百书斋 > 大唐皇子 > 第三十九章 名将持刀说战气 一...

第三十九章 名将持刀说战气 一...


  李世民心中大惊,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不但是为人遍访民间,为自己解忧,更是在群臣面前,肯于放弃了扬名的机会,

  下面的大臣也看着李恪而不言语,大家都清楚,这次安置流民的意义,虞世南看着李恪是坦然的样子,虞世南看着太子在那里迟疑的样子,心中叹息了一声,李恪这样的忍让,已经是为自己加分了多少,倒是太子这样患得患失的样子,怎么让人可以全心出力呢?

  “恪儿,那你有什么打算呢?”李世民看见了李恪的样子接着问道,他现在倒是真的想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志向了,是沽名钓誉,还是真心让出的。

  “儿臣向往游侠一事,愿持三尺长剑,沿着大运河,进江淮,奔四川,直入东海,看四海之风俗,做一个自由的人,就足矣,若在有志,如同范蠡一般,周游天下之间,赚的一笔大财富,在带着西施一般的美女,泛舟于五湖之上,逍遥于天地之间。父亲,请成全孩儿。”

  说完,李恪跪倒在地上,群臣之中都静静的听着,心中都在暗自想着,这皇子的位置,让他是说的是如此的简单,只是哪有像你说的那么容易的!虞世南心中更是焦急,这段时间在和李恪相处之间,发现李恪对于执政爱民有着不同的见解,岂能轻易让他离去。

  站出身来道:“殿下,以大唐江山为何,以天下苍生为何?”

  话语虽轻,但是其中的在指责之中,带着对于李恪的欣赏,听在了长孙无忌的儿子,心中不觉的是不悦之意。倒是李世民心中一动,看着虞世南,没有说话,

  李恪转过身来,看着虞世南,恭敬的道:“老师,而今父亲正是盛年之时,以父亲之才,诸位大臣的贤能,必能扫平烟尘,为我大唐开辟一个新天地,而孤并无奈四海之志,愿意做治世之民,得一边鄙之地足以,浪迹与四海之间,心足矣。”

  “殿下当着是好算计,你看这朝中的文臣武将,哪一个不是殚精竭虑,奋力厮杀,才将这大唐江山一点点的收复,你看着朝廷之中的那一点俸禄,有几个大臣的家中是像殿下说的是那样的富足的,就是魏征,岑文本这些大臣,殿下若是去看看就知道了,这些宰辅大臣,为着大唐费劲心力,家中的布置怕是不如一名商人,殿下又是如何想的呢?”虞世南不是傻瓜,他当然明白李恪是嘴上这么说,但是更清楚像李恪这样的放纵自己的下场,。

  李恪沉默,没有说话,大唐开国的大臣之中的贫困,他是知道的,一方面是这些大臣为人廉洁,注重操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大臣注重氏族观念负担较重,。淡淡的一笑,道:“老师以为如何呢,我若是这般想着不是大唐之福吗?”

  很多人都瞪大着眼睛看着李恪,李恪是毫不在意面对着众人的质询的目光一句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长孙无忌,既然你是逼我太甚,那么我就是你以退为进,看你怎么收场!

  李世民看着李恪是认真的样子,看他的人这个样子,如果是自己真的答应的下来,怕是马上就收拾行装去周游大唐,倒真是有一个洒脱的人神态,他倒是洒脱的,说走就走,这么多事物,都让自己这个当爹的和这些大臣担着,你一句话,志不在此,就全都完事了?

  一拍桌案,道:“胡闹!”看到李世民发火,下面的大臣谁也不敢再什么了!李世民的煞气在太极殿之中弥漫着,即使李恪在那里,也不禁是心底发寒。李世民盯着李恪道:“不过是有人说了区区的几句话,你就开始学会了逃避,一撒手去享福了,你还真以为这大唐的江山是那么好做的,朕和诸位臣工哪一个不是兢兢业业的,朕决定了,安置长安的流民和修筑大运河堤坝的事情,就交予太子和蜀王共同协助岑文本来做,至于洛阳方面,有魏王李泰协助屈突通和张亮来负责,此事交予政事堂商议,门下省审核,流民而今阻于渭水河畔,此事在一日之内必须要做出决策!”

  李世民的话说完,看了李恪一眼,李恪露出了无奈的一点,这一点是真的不是装的,像安顿流民和修筑坝基的事情都是让人操心的活,他料想让那个李承乾去做,就凭着李承乾的少年性子,李承乾一定是按不住性子,到时候连着长孙无忌也随着难看。自己沿着大运河而下,看看四方的景致,这一下,都被李世民给破坏了,

  长孙无忌也是很无奈的样子,君心难测,李世民坚持让李恪去参与这件事情,其中是不是包含着对于自己的警告呢,自己不去多想,看着李承乾,正看着李恪,眼中也是副迷惘的样子。

  李恪没有想到,今日在朝堂之上,李世民会真的在长孙无忌的阻止和自己的推辞之下,依旧是下了任命,但是意思是很清楚的,自己在大家都在干活的时候,想要是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也不推辞,走出了殿门,阳光照在自己的脸上,温暖了许多,自己突然之间想过味来,自己说的那番话,要是真的被允许了,那不是是大唐奢侈风度的开始吗?自己笑了一下,一个大臣在自己的身边站定看着自己道:‘殿下当着是聪明睿智,真的是出乎臣的意料之外。”

  李恪转过身躯,自己看的清楚,正是岑文本,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笑道道:“原来是岑大人,李恪失敬了!”

  岑文本身为是中书舍人,负责草拟圣旨,在文学之上有一定的素养,自己不敢轻易视之。

  岑文本侧让着身子,躲开了李恪的这一礼,道:“殿下客气了,今日殿下在大殿之上以退为进,当着是好手段!”

  此人真是好眼力,李恪面色不变,道:“岑大人客气了。若是真的能够置身事外,做一个逍遥王爷,也真的是我的本意。”

  自己又一拱手,向前走去,眼下之事,还是少说为好。

  岑文本微微一笑,看着李恪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是视线之中,低声道:“小小年纪,真的是有几分心机,只是长孙无忌的面子,可不是那么好折的。”

  李恪回到了左武卫之中,就拉着孙贰朗只向着御马监而去,来到了御马监之中,直奔大黑马,大黑马看见了李恪,也是很欢快的嘶叫了一声,李恪来到了大黑马的近前,拍打着大黑马,道:“你倒是懂事的,看到了我也懂得和我打声招呼。”

  大黑马似乎是听懂了李恪的话,不满的叫了一声,李恪笑了一下,自己将大黑马的缰绳解开,骑在了马背之上,大黑马一动不动,丝毫没有那几日的狂野之气。李恪将手中的弓箭拿在了手中,轻轻地磕着大黑马的肚子,握紧了缰绳向着前面而去,大黑马在示意之下,显示碎步而行,而后速度越来越快,在校场之中奔跑着,步履平稳,强健有力,李恪骑在上只觉得自己只要稍稍的会意,大黑马就能够有所体会,心中是更见的得意,在马背之上,在移动之中,策马向着前面的靶子而去。射完之后,又策马而去,查看了自己的成绩,箭已经是稳稳的射在了靶子之上,自己的胳臂也是有疼痛的感觉,心中想着那些百战名将,果然是有几份本事,不知道经历过了多少的战斗,才能在千军万马之中从容布置杀敌。只是自己刚刚十四岁,这样的成绩自己已经是很满意了。自己也是点点头,既然是马上骑兵,那马就是自己的一大助力了,心意相通之下,战斗的能力自然也是有所增强了。

  孙贰朗在后面策马而来,。看着李恪的成绩,道:“殿下,你的箭术已经是有所小成,若是在想有所成就,也就是只有在战场之中才能有所增益了。”

  李恪点点头,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对于人的胆量与心性反应速度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有许多的战士在训练之中,只有经历了几场战斗才能有所进步,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孙校尉,既然是如此的话,就请孙校尉能够在几日之中,在临阵之时的刀法指点一二,我看曹国公的马槊,没有几年的功夫是不见进步的,就请是孙校尉能将这用刀之道,教授与我才是。”,李恪在大黑马之上,看着孙贰朗腰间的横刀,缓缓的道。

  在李恪的话语之中,孙贰朗捕捉到了一丝急切之色,他自己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李恪是知道的。随着薛延陀和突厥之间的关系破裂,突厥无法镇压薛延陀部,就意味着突厥的内部出现了重大的变故,使突厥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薛延陀之上,今年秋季,等到秋草枯萎,粮食丰收,秋雨骤起之时,李世民又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呢。关中固然是大旱,草原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有了薛延陀部的这个在后方捣乱的好兄弟,大唐的胜算就更是增加了几分。

  这些话是不能和孙贰朗说的,淡淡的一笑道:“孙校尉,这学艺之事虽然是要循序渐进的,但是也是要有所涉猎才是的。”

  孙贰朗摇摇头道:“殿下,并非是我有推辞之意,只是这射箭之术,在于人和战马的配合,加上个人的心性而已,但是着用刀之道,最好是由大将军亲自指点你为好,因为大将军是名家指点,眼光与阅历不是我所能比拟的,若是大将军真的肯指点的,我在一旁听着,也是能有所增益的。”

  李恪点点头,李绩家中是山东大族,李绩的父亲徐盖为李绩花重金聘了许多的名师,自己若是能得到李绩的指点吗,确实是一桩美事了。

  也不迟疑,道:“而今就去左武卫大营。”

  自己在御马监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骑上大黑马直向着左武卫大营而来,自己小心点地不让大黑马放开速度,但是大黑马依旧是把孙贰朗远远的扔了下去,策马进入军营之中,许多人看着李恪胯下的黑马,都是惊奇的样子远远地看着露出了惊奇的样子,来到了李绩的近前,下马向着李绩躬身道:“参见曹国公。”

  李绩看着李恪,又打量了一下大黑马,点点头,道:“原来是这匹烈马真的是被你降服,真是恭喜殿下了,良马如良将,不可多得,殿下理应善待之。”

  李恪点点头,道:“若是没有了曹国公的指点和这几日的训练,孤也不会得到良马,还是要多多的感谢曹国公。”

  “殿下以拼命的姿态来做,和我无关,是在是殿下的毅力与勇气,是殿下的福分了。

  李绩看着李恪道:“殿下不是和臣来讨论这匹马的吧?“

  李恪心中想着李绩果然是通达人情之人,目光在、之中是希冀之色,道“有了良马,请曹国公能够教我在马上用刀之术。”

  “殿下真的是心急一些,而今是关中疲惫,天下方安,殿下等到气力养成一些,在来学着刀法不是更好吗?”李绩也不焦急,“更何况是殿下即将是安置流民之事,又如何有时间学习着刀法呢?”

  李绩的语气之中是淡淡的淡淡的推脱之意,孙贰朗也是已经策马来到了军营之中,在一旁并不说话,李恪这段时间的表现,他都看在了眼中,不论是毅力,居心和恢弘气度,都让他为之心折,听见了李绩是推辞的样子,低下头来,

  李恪不以为意,以现在自己的地位,恨不得人人都不想和自己扯上联系,何况是老谋深算的李绩了,道:“这临阵之道,不过是在须臾之时就可以见生死,还要看好平时自己的训练而已,即使在安置流民之中,我也是有闲暇之时,请曹国公教我!”

  向着李绩恭恭敬敬的一礼,李绩叹息了一声,道:“既然是殿下想要学习的话,若是我在推脱的话,就是有失君臣之礼了,请殿下再也不必多礼。”

  李恪的心中一喜,李绩这样说来,就是事情有了一定的转机了,李绩拿起了一旁的唐刀,自己拿在手中,本来是儒雅的李绩,在神色之间就增添一丝威武之气,在面对着他的的时候,可以感受着在刀身之上的森森杀意,在李绩的的身上弥漫着。

  李恪在这一瞬间,为之动容,知道了什么是名将,有了这样的气势,就增添了胜利的**,就觉得自己有了主心骨,在他的藐视一切的军威面前,无论是什么敢于在前面阻挡的,都被一一铲除!

  手指轻轻地划过唐刀,缓缓地道:“刀本无魂,但是人有战气,若是人的无敌的战气,那么刀也是就有了锐气,就如同在狭路相逢的两只老虎一样,气势低落的一定就落了下风,若是先练刀,心中就要有无底的气势。”

  李恪凝视着那柄散发着杀意的刀,动容道:“心中有无敌的概念,有我无敌!”

  李绩点点头,笑道:“在街坊之中,人人都厌烦的是无赖,可是不知道这等人物若是在军营之中,有着军规的约束,在建功立业的号召之下,自然是在军营之中容易立下战功,只是因为这些人等,本来就是不把生死放在眼中,来到了战场之中,也是如鱼得水一样。”

  李恪看着李绩手中的唐刀,大约是二尺半,犹如是后世的日本刀一样,只是刀背是直的,不像日本刀那样有弧度而已。

  “这横刀在马上步战都可以使用,可双手,也可以单手,可以砍削,可以刺劈,用这样的唐刀不似马槊一样,分量虽轻,但是坚韧有力,要求调整好自己的气息,保证气息悠长,否则用力过猛,后来是没有气力,杀敌到最后自然就是要吃了大亏了。”

  李恪在一旁倾听着,想着后来的那些拼刺刀的人,都是收发自如的样子,在经过了血战之后,得来的经验教训。

  昨天喝醉了,没有更新,心中十分的着急,晚上还有一更,谢谢大家的支持。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3/23919/146887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