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大唐皇子 > 第四百零八章 七月流火急行军 ...

第四百零八章 七月流火急行军 ...


  既然是李世民将挑选战将的权利给了李恪,李恪心也清楚,这是李世民对于自己的一个补偿,侯君集肯定是进入军队,地位肯定是和自己是平行的位置。.d.m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

  低下头来,在心暗自想着自己要找的几个人选,王果和郑玄平是一定要带走的,自己既然是要离开扬州,扬州有卓心远等人一定是足够了。

  扬州的漕运还有自己的股份,算是自己不在扬州的话,也不会有什么纰漏,最起码有自己的这个吴王的封号在,无论是谁来担任长史的话,都要将自己的影响力看在眼。

  要是说到其他人的话,最好的人选还是苏定方。说起来,苏定方在灵州一带的威望,已经是只在李绩之下,甚至在苏定方所镇守的地方,无论是突厥人还是薛延陀部落的人,对于苏定方都是十分的尊崇,看起来,苏定方是不但是善于打仗,更是善于治理政事,这样的人才也一定是可以拉到自己的属下。

  李恪回到了府之后,自己写了一个名单之后,才想起来,要是想在胡人的地盘座做成一些事情的,也要和这些胡人搞好关系才是,他在出使突厥的时候,曾经是有几个仆骨人的属下,让自己安置在左卫,现在也许是可以见见他们的时候,吩咐了一声,派人将去乌勒斯的儿子塔舍尔请到自己的府来。

  已经是过了四五年的时间,现在的塔舍尔出现在李恪的面前的时候,李恪也是暗自惊讶着塔舍尔的变化,原本是一头的小辫子,现在是已经是变成唐人一样束起发来,整齐的束在了后面,胡子也不像是在仆骨部落的时候的一团糟的样子,梳理的整整齐齐,看见了李恪,一右手抚胸,道“臣塔舍尔参见吴王殿下。”

  李恪前一步将塔舍尔扶了起来,看着塔舍尔流利的汉语,一身唐人的明光铠,显然是左卫对于他们这些来自仆骨部落的人是十分的关照,用最好你的装备给了他们,指着席子道“好了,我们都是多年的朋友了,你也不必拘束,坐下说话,可以了。”

  塔舍尔躬身表示感谢之后,自己也跪倒在席子,和李恪面对面的坐着。

  “塔舍尔,你们从仆骨人的部落已经是来了几年的时间了?”李恪问了一句。

  “殿下,已经是五年的时间了。”五年的时间,让塔舍尔已经是变得沉稳起来,在大唐呆的是时间久了,让他更见的清楚的看出了仆骨人的落后,对于突厥人的战败也看的更清楚了。

  “好,看起来,这几年,你们也是收获甚多,但是当年你们的父亲让你们追随着我,是为了让你们能够真正的有所成才是,但是你们是这样的在长安呆几十年,也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现在有一个机会,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把握住?”

  塔舍尔看着李恪,这几年,李恪从征战突厥没有呆塔舍尔,是要给塔舍尔更多的锤炼的机会现在在李恪看来,机会已经是成熟了,自然是要塔舍尔出头了。

  塔舍尔没有迟疑,站立起来,道“殿下,请您吩咐吧,草原的仆骨人啊,是草原的苍鹰,愿意在蓝天翱翔。”

  “好,我大唐绝定是在陇右有事,陇右的商道被突厥人所占据,现在我们要将商道打通,我想要你回去先联络你的父亲乌勒斯。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你愿意吗?”

  听见了这件事情,塔舍尔心清楚,这几年,仆骨人的变化,有了塔舍尔在长安做内应,更过的仆骨人出来经商,仆骨人的战马和牛羊,还有皮皮毛都是直接运到了长安直接的销售,不但是仆骨人日子好过了很多,更加重要的是,用这笔钱,仆骨人也获得很多的兵器和铠甲,仆骨人不是以前呢个任由别人欺负的部落了,乌勒斯已经是隐隐的成为了仆骨人的大首领,这都是和仆骨人直接和大唐打交道分不开的。

  “殿下,臣愿意回到仆骨部落,和父亲做好积极策应殿下的准备,请殿下有什么事请,直接示下可以。”

  “嗯,塔舍尔,你回到部落之后,马联络周围的仆骨人的部落,做好策应我大唐军队的反应,薛延陀人在草原扩张得太厉害,这样一来,在黄河沿岸的突厥人几乎是没有什么生存的空间了,你在大唐在采购一批军械,我会派人和你一起走,将这些军械都运你们仆骨人的部落。”

  “诺,臣遵令,但是不知道殿下在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草原去。”

  “不超过两个月,我会亲自带人出现在草原深处,这一点你放心好了。”

  等到塔舍尔离开之后,李恪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按照陈普和自己的安排,在草原首先是要选好盟友是自己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接下来的日子,李恪陆续的发出了信件给自己认为可以和自己一同出兵西域的人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无论是王果和郑玄平,甚至是卓心远也是主动要求是来到西域作战,但是李恪还是回信好生的安抚了卓心远一番,但是王果来信说是席君买要跟随着他一起来到长安,还是引起了李恪的兴奋,要是说到别人李恪是不了解的,但是席君买给自己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这个生在江南的猛将,彻底是打破了李恪对于江南人的看法,江南人也是有这样的猛将啊。

  最先响应应着李恪的计划也是江南的商人了,江南的商人,首先是李恪打通了漕运的水贼,然后是李恪扫平了海盗,让江南的商人是彻底是得到了大发展,这次听说李恪是要打通丝绸之路,而且是朝廷提出了这样的优厚的条件大批的商人都是纷纷的解囊纷纷的参与李恪的计划,但是让江南不敢置信的是,杜葳蕤对于李恪的计划始终是没有表态更不要说是参与了。

  但是扬州人对于杜葳蕤的沉默,都是心十分的理解,这个杜家的娘子,对于李恪的一番真心,他们都是知晓的,一直到现在是杜葳蕤都是在默默在操持着漕运,但是对于杜家娘子,为什么始终没有参与到这次的事情来,没有人敢胡说八道。

  杜家的势力在扬州可以说是如日天,算是李恪不在的日子,不论是扬州都督府还是扬州的府衙都是十分的关照。

  在忙碌了一个多月之后,李恪原来属下王果和郑玄平都是来到了长安和李恪汇合,随你他们而来的,还有李恪手下的一百六十名的卫士,其的一名将领赫然是席君买。

  长安的世家出了独孤家之外,柴绍家也都表示可以派出人来参与对于此战的支持。

  除了这些世家之外,李恪还在整个关招募健儿,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共是招募了五千余人的队伍。

  大唐行军打仗都是自己准备战马和军械,这让李恪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即便是这样的话,李恪在视线美每个人的都先给了两贯的安家的费用,也算是给这些人一点安心丸吃。

  五千多人的队伍,聚集在郊外的渭河边,这些队伍都是穿各式的衣服,并不是大唐常见的黑色军服。

  李恪李恪和侯君集都是一身戎装,两个人的身边都是卫士,两个人送高坡策马奔下来的时候,在这五千的眼,疾驰的战马,两个人的身子都是十分的安稳的样子,带着一股英武的雄姿,让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

  片刻之间两人是来到了众人的面前,两人都下了战马,看着下面的激动的众人。

  “诸位,你们都是为了大唐建功立业而来的,你们都是我大唐的英雄,我们这次去陇右,虽然是在别人的眼我们是去调节薛延陀和突厥人的矛盾,但是更多的事情,我们要扫平,阿史那社尔和西突厥对于我大唐商路的封锁,只要是打开了这条通路,所夺得的土地,都是由你们可以开辟和耕种,当然是你们也可以将你们的亲属一一起带到你们夺来的那一片土地。”

  看着下面的一张张的热切的面容,李恪接着道“当然你们有很多人,是不愿意劳作的,你们所想的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我大唐在打下来这片土地之后,剩下的事情,是设立府州,设置武官职,陇右蛮荒之地,在别人看来是荒凉之地,但是在我看来,那里更是我等男儿的用武之地,蒙恬,卫青,霍去病,还有班超,都是在那一片土地成威名,在那里也有我们汉人的足迹,从武威到高昌,从沙州到焉耆,都有我们汉人的村落,可以说是汉人衣裳不绝,从大秦至此,那里是我们汉人的地盘,今日我们要重新将属于我们的土地夺回啦,恢复我们汉人的荣耀,我,李恪身为皇子,愿意亲冒锋矢,好诸位一起开疆拓土,诸位,你们可是敢和我一起前往。”

  五千多人的队伍,人数虽然是不多,但是是敢拼着命也要去拼出一个前程的人,哪个是怕死的人,高喊着“跟随殿下,收回陇右。”

  李恪心满意,看来这些人的士气,真的是可用,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人原本是府兵出身,都是有着和突厥人作战的经验。

  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充分的发挥着这些人的战力,这些人要是真的去拼命的是不成的,但是这些人是李恪手的本钱,在草原,势力犬牙交错,加是皇的背景,相信是任何的一个人也不想和李恪作对。

  李恪退下去,侯君集站在了高坡,看着下面的黑压压的人马,他的心也是十分的郁闷,原本是想着想着李靖一样,手有着几万的人马,但是是这些人马,在草原还有什么用呢,但是侯君集也是和李世民一手提拔起来的,也是亲眼看见李世民手的人马是如何的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额,只要是自己能打伤一个胜仗,很快的会有大批的人马汇集在自己的手,喊道“在下是吴王的行军司马程仁,你们的行军的军纪之事,是由某来监督的。”

  说完之后,侯君集环视了一眼,他本来也是悍将,当年跟随着李世民不知道在军营,也不知道杀了多少的人,身自然是有一股杀气,在家,一脸的黑面,看不见一点的笑容,让人看着都有几分的敬畏之意。

  “来人啊,先宣布一下我们大唐的的军纪,一进军营,你的身子不是不自己的,服从军令是最低的要求,服从军令而败,不是你的责任,但是要是不服从军令,即使是打了胜仗的话,也要接受军令的惩戒。”

  侯君集说完之后,有军的军法官大声的说着大唐的军令,一条条的军纪在渭河边回荡着。

  李恪心清楚,李世民将侯君集派出来,也算是大有深意,也不是不希望事情超过了他的意料之外,无论是万一战败,有人收拾残局,还是取得大胜,要有一个有威望的人扩大战果,都是需要这样的人,显然,侯君集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李靖的功绩实在是太多了,处于是李靖这样的位置,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展露头角,将大唐的战事支撑下去。

  足足是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才将军令宣布完毕,下面的五千人都是一副十分肃然的样子,对于曾经的府兵来说,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对于这些新人来说,自然是要好好的倾听一下军纪了,要不然,真的是违反了军纪,怕连屁股也打烂了。

  在这些军队的后面,是很多的商人,都是大批的驮马,面是装的是丝绸和瓷器和铁器,这些动心,都是草原所需要的东西,因为是阿史那思摩和夷男之间的争斗,这些东西,早是不能运到凉州去,这些商人自然都是给李恪出了钱的人,他们是要这些军士的护送,通过阿史那思摩和夷男的地盘,将商路重新打通。

  初步整顿了一下队伍之后,将原本是在折冲校尉府的府兵都抽调出来,让他们担当队伍的火长,队正和校尉。

  王果和郑玄平各自带了一千二百人,李恪自己带着一千二百人,侯君集是行军司马也带着剩下的二千人,一路疾行,向着云州的苏定方而去。

  李恪和侯君集两人带着的队伍是一路疾行,剩下的队伍还要护送后面的商人。

  天气炎热,到了日时候,开始休息,等到日后凉起来的时候,接着行军,这样是为了节约战马的力量。

  “侯尚书,这次你我合力是一起打通商路,侯尚书以为最关键的事情是要怎么做?”

  李恪在太极殿将侯君集一顿抢白,甚至是这次的打仗,侯君集都是不能用真实的姓名,但是面对着李恪的质询,侯君集将战马放开,换辔而行,道“我们也是只有五千多人的队伍,无论是面对着夷男还是面对着阿史那社尔,都不够他们塞牙缝的,臣以为最关键的事情,是要一五千多人的队伍,先在草原打下一块地方来,先将咱们这五千多人的队伍有一个立足的地点,同时无论是草原的仆骨,葛罗禄还有其他的部落,都要对于他们一重礼收买,让他们积极向着我们靠拢,这样才能在草原迅速的打开局面来。”

  李恪看了一眼侯君集,没有料到侯君集还真的是有战略眼光,看来是能在李世民的身边多的是,但是能在李世民的身边脱颖而出,果然是有几分本事。点点头,道“侯尚书说的极是,只是草原一向是胡人的地盘,咱们贸然插手进入,他们一定是不满,咱们要想草原立足的话,首先是要给这些人以利益,让他们感觉到咱们进入其,对于他们是有利的,这样以来,才能真正的联络一大批的盟友,我看我们带来的这些商人是我们打开漠北的一块敲门砖。”

  侯君集对于李恪的话,也是十分的认同,但是他想到了长孙无忌的叮嘱,是要消耗着李恪的影响力的,道“殿下,这些胡人,都是没有看见过什么世面的,咱们将突厥人都打败了,他们还真的是能将我们怎么样,只要是我们打了几个胜仗,将他们打疼了,他们自然是会惧怕我们的,自然是不敢将我们怎么样了。”

  李恪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侯君集,道“我听说侯尚书曾经在靖公的手下学习过兵法。”

  侯君集一怔不知道李恪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点点头的,道“是的,昔日的时候,跟随着靖公的时候,靖公也曾经指点过一二。”

  侯君集心清楚,李靖始终是不允许侯君集称呼他为师父,有意的疏远他。

  “靖公的兵法诡谲多变,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是以众击寡,倚强凌弱,创造最佳的歼灭敌人的环境,善于等待,但是即使是将敌人打败,靖公也不曾屠杀俘虏,这是因为靖公清楚,人心才是长久的决定因素。”

  “侯尚书,你在靖公身边学习的还是太少了。”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3/23919/146924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