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汉末之吕布再世 > 第五五八章 皆大欢喜

第五五八章 皆大欢喜


  翌日。

  宣室殿,早朝。

  群臣礼毕,天子问众臣有无奏议,站在臣列前方的丁宫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天子看了过来,抬手示意:“司空请讲。”

  丁宫躬身,将手中笏板压下,恭声说道:“臣恳请陛下,赦免蔡邕。”

  刘协听得这话,脸上浮现出的表情显然很不情愿:“为何?”

  蔡邕之前哭过董卓,而董卓又曾将刘协当做傀儡玩偶,肆无忌惮的对他发号施令。所以在刘协眼中,凡是站在董卓一方的人,就肯定不是好人。

  更何况,蔡邕还公然哭泣和追悼董卓,并对此供认不讳。

  “陛下,蔡邕当世大儒,受天下士子所敬,乃是文学界的一块标石。他哭董卓固然犯下大错,但臣以为罪不至死。更何况蔡邕学识渊博,博古通今,陛下不妨令其戴罪立功,责令其继续编写汉史,以完成此般事业。”

  “故,臣下想请您以帝王之宽广胸襟,赦免蔡邕死罪。相信天下士人知晓,也定会对陛下仁德,交口称赞。”

  刘协年纪尚幼,对待事情本就没有太大的自主性。如今听丁宫这么一说,他倒没之前那般憎恨蔡邕了,反倒觉得蔡邕是个人才,没有必要非杀不可。

  “陛下,臣有异议!”

  正当刘协意动之际,下方臣卿中又有一人走出,提高声音辩驳起来:“诸位可是忘了?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蔡邕作为臣子,他想的却是自己在董卓麾下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董卓伏诛,举国欢庆,蔡邕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此等行径,难道不是悖君反逆了吗!”

  众人视之,说话之人同样是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王允。

  早在董卓当政那会儿,文官中董卓最为器重和看好的三个人:王允一个,丁宫一个,还有就是蔡邕。

  如今,三人之中,两人成为三公,而另外一人,却沦为成了阶下囚。

  有意思的是,位列三公的两人,一个要救,一个要杀。

  令人不禁有些感慨,造化弄人。

  “陛下,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臣赞成丁司空的建议,应当给他机会,让其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

  太傅马日磾出声了,他同蔡邕相交多年,既是同朝为官的同僚,又是融洽互助的好友,还曾一同执笔合作续写过《东观汉记》。

  如今蔡邕落难,马日磾自然不忍老友被押往市集,枭首示众。

  所以在丁宫之后,他是第一个肯出来替蔡邕发声之人。

  “太傅此言差矣,先前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政权不稳,断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不仅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还会令我等蒙受毁谤议论!”

  王允仍旧不愿放过,口中的奸佞之臣,自然是暗指蔡邕。

  如此小肚鸡肠,一心想置蔡邕于死地。

  在其身旁的太尉杨彪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出列铿锵说道:“善待人才,乃是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让国家经典得以流传,则是重视国家制度和法纪。蔡邕既是当世大儒,名望传播于海内,为何不能用之?”

  几位大佬起了争执,其余众人皆是不敢发声。

  王允还欲再辩,站在对面的吕布却是上前一步,出列说道:“陛下,臣有表奏。”

  这个时候出来,殿内众人的目光自然落到了吕布身上。

  天子同样看向吕布,示意可以接着奏报。

  吕布便继续说道:“启奏陛下,董卓余孽李傕郭汜等人,在董卓灭亡之后,逃亡了河内地带,如今裹挟近万军士,驻扎在原武、封丘两地。昨日,臣收到两人奏章,此二人在奏章中自述其罪,恳求朝廷可以法外施恩,赦免他们。”

  “另,驻守敖仓的叛将牛辅,也于前几日被其帐下军侯胡赤儿袭杀,麾下将士尽皆溃散而逃。”

  “故臣想请示陛下,这几人当如何处置?”

  关于蔡邕的事情,丁宫事先同吕布通过气儿,而且戏策也私下找过吕布,请他救救蔡邕。

  蔡邕死,只会是大汉朝的损失。

  所以于公于私,吕布都不会袖手旁观。

  他故意提出李傕郭汜等人的事情,就是想围魏救赵,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果然,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闹哄一片,各执一词。

  “其余将士皆可赦,唯独李傕郭汜几人不行!”

  王允今个儿也不知是不是忘了吃药,见人就想抬杠,大声说道:“董卓能够成事,皆赖这几人为其爪牙,助纣为虐。以老臣之见,当即刻出兵,剿以灭之!”

  一码归一码。

  这一次,还是有不少人点头赞成王允的提议。毕竟当年处在洛阳时,他们没少受李傕等人的欺辱。

  果然,这老王允还是和上世一样冥顽固执。

  吕布心中暗想,如此一来,势必会逼得李傕等人狗急跳墙,再上演一回大规模的叛乱。

  虽说有高顺镇守着函谷关,不用担心他们能够强打进来,但这总归是要消耗自身实力。

  眼下各镇诸侯暗地里招兵买马,蠢蠢欲动。

  吕布可不想这时候,再去浪费更多的精力和体力。

  趁着天子还未拿定主意,吕布拔高了几分音量:“本来,他们是没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才跟随了董卓,所以不得不听从其差遣,以至于犯下错误。如今他们既然有心忏悔改过,朝廷为何就不能给他们一条生路?”

  “如果非要给他们加上恶逆的罪名,这帮亡命之徒势必会孤注一掷,四处为害。倒不如暂行安抚,令人前去略施小惩即可,相信他们定然会对朝廷感恩戴德,不敢再起反逆之心。”

  吕布说的很是明白,就和当年大禹治水时候一样,堵不如疏。

  与其剿灭,不如招安。

  “老臣还是以为,此等恶贼,当除之!”王允面容愤懑。

  吕布瞅了王允一眼,淡淡的声音里有着令人不容置喙的气势:“军队打仗的事,是我说了算,还是司徒说了算?”

  王允闻言一怔,似是明白了什么,继而眼神黯淡,不再言语。

  朝会结束,蔡邕在众位大臣的保举下,得以获释出狱。

  李傕郭汜等人则是被朝廷狠狠斥责了一番之后,降级留得性命。至于刺杀了牛辅的胡赤儿,同样也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抚逆中郎将。

  总而言之,皆大欢喜。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9/39655/293354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