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五十五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第五十五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采薇组织了一下语言,当场就拿起随时携带的书册给王摩解说起来。

  清朝绿营,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清朝因为明朝的缘故,在地方上广设守备。

  1807年,绥定府,也就是达州,便爆发过一次绿营大起义,当时绥定府的绿营便是守备职。

  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军事区,区的最高长官为总督,不设总督的区,则兼领提督的巡抚为最高长官。每个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或兼领提督的巡抚。

  省下分若干镇,镇的长官为总兵。镇下分若干协,协的长官为别将。协下设营(应也有直属于镇的)。

  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都司和守备。营下设汛或哨,他们的长官为千总、把总和外委千总、把总。

  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有自己亲领的直属部队,称为标,如督标、抚标、提标、镇标等。

  总督、巡抚虽身为军事统帅,并非武官,不直接统帅军队。因此绿营的最高武官为提督,战略单位为镇,基本编制单位为营。

  每个营的编组情况是不一样的,从近千人到数十人不等。再加上吃空饷等,人数说不定。

  绿营兵士兵实行募兵制,一般招募兵籍之家的子弟或驻地青年,入伍后即终身服役,但一般到五十岁可以体衰力弱为由退出现役。

  绿营兵的军官来源有两种:

  一是行伍出身,清制视为武职“正途”士兵按照守兵升步兵、步兵升马兵、马兵升额外外委这样的顺序晋升为军官。

  二是武举,乡试中试者为武举人,汉武举一、二等者授营千总,三等授卫千总。会师中试为武进士,也分一甲、二甲、三甲。历史记载武举人有关天培、王锡朋,武进士有葛云飞。

  吴文举想考武举,就是想进绿营的系统。只是,见惯了绿营烂事的他,有些犹豫。

  绿营溃烂,吃空饷,喝兵血吞饷银,危害地方,战力又弱,里面关系盘根错节。

  而且,蛮清重文抑武,武官官品高,地位低得很。并且,最近一直在裁汰绿营,虽然动作缓慢了些。

  这次进攻涉及到的保宁府,境内驻扎有近四千人的绿营兵,加上三营练军即勇字营两千余人分驻各处。顺庆府绿营兵少了一营,练军多了一营,总数比保宁府却多了五百人。

  地方上的民团的话,这两个府内的民团有超过万人的规模。

  不仅如此,这些清军的装备很先进,至少五成装备了火枪,甚至听说他们装备了七连发枪和十三连发枪。

  王摩听完,皱紧了眉毛。

  打是肯定要打的,但是,军政府目前杂事太多,根本没办法分心。

  王摩本部如今又重新扩展招募,扩展到了一千五百人,但火枪依然只能装备一个教导模范连,还得换人使枪练手。

  因为忙着春耕的缘故,仅剩的铁匠在加班加点的做农具,只有少部分才在做武器。结果就是本部战兵很多连百辟刀都没有配齐。

  放出去的三个营战果倒是非常丰硕。本部和他们接洽了三次,共接收骡马近千头,粮食十万石以上,缴获的钱财,布匹,食盐等物资无数。

  他们交换回来的官兵成了王摩士官学校的最早学员和教师,通过和这些人的讲述,王摩基本确定,这几个营对游击战法掌握得相当不错。

  王摩派给他们的人员,主要是新培训的医官和监军官,以及老师。

  王摩对他们的要求是,像红军一样,越打越强,而且,保持学习文化的习惯,还要将军政府的理念向其他人传播。

  当年天理教起义,甚至靠打白条的方式,在数年间深得齐鲁和直隶百姓的民心,王摩这可是准备真心诚意的准备几年后给百姓分田地。

  所以,三县对于江口王家分田地一事多有风传,百姓佃户多有投奔,结果一进来就撞进军政府这块吸铁石。

  关于装备,教导连有人去教他们使用火枪。其实,民团手中本身就有不少火枪。

  那话怎么说来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在王摩看来,他们也就是运输大队长的货色,奈何自己根基薄弱,只能眼馋。

  不过,他还是要求只准小批量使用敌人的火枪。

  因为,无论是民间,还是清廷军队的火枪,都面临很大的质量和保养问题。

  别用枪没把别人干死,先把自己送阎王那过夜,那就冤枉了。

  质量参差不齐,花样又多,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被军队规模化使用呢?

  他摊开地图,看着敌我态势,用笔写写画画,蓦然一声长笑。

  “传我军令,命不负、无当、神策三营,以章怀山为中心游击,然后,自由奔袭来犯之敌,以困敌扰敌疲敌为宗旨,引导敌军进入绥定府境内。”

  采薇眼神一凝。这个时候,还去招惹绥定府?

  王摩却是这样想的。

  顺庆府加保宁府,出兵四千,火器也很多。但是,山区,特别是马上就要到雨季的山区,这种优势非但不是优势,还会成为累赘。

  他们的战斗力,姑且重视一下,很有战斗力,但统领不一,敌情不明,而且战斗意志也差。

  唯一的优势就是装备和人数。

  就人数上来讲,三个营一千余人,加上自己本部装备完好的八百人,只完成阻敌任务是够了的。

  如果天公作美,来点大雨的话,那更是妙得不得了。

  章怀山脉,光是章怀山就有72座山,82个洞,92条山缝,蜿蜒巴仪间,纵横数十里,山势雄奇幽深,险绝无比。这一次,就是要在群山之中神出鬼没,利用脚板,好好的给这些绿营战五渣教一堂叫做游击战的课。

  骑着矮脚小马的九名传令兵很快将命令收好,收拾上路。

  通讯不便,只能靠这种人力传递军令的方式。这让习惯了电话网络的王摩很不习惯,他迫切的需要人弄出无线电有线电。内中的原理他只记得大概,也写成了小册子放在农科部供人研究,但现在还毛都没看到一根。

  为了防止传令兵出意外,同一道命令,需要三个传令兵用骑马快传、商队运送、步行手传三种方式传达。至今为止,只有两次因为不识路、马发狂的缘故出过意外。

  这个时候的道路,根本就是崎岖的代名词。真正走过山路的人就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王摩甚至难以想象,保宁府那四千人怎么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空档中行军。大山是天然的保护,也是敌人的催命符。

  更何况,敌人内部还有他们的人。

  这军情报告,就是打入敌人内部的某人传回来的。

  从江口撤回那几天,王摩就在思索如何夺取更大范围的根据地一事。这事没有足够的情报不可能完成。

  虽然说,有商队和哥老会为援,但他们的真正战斗力却不能让人相信。想想武昌起义,王摩深信,去蛮清内部发动人员才是最好的办法。

  他遴选了一批值得信赖,头脑灵活的战士,一共二十人。他们分别奔赴川陕各地,以钱财开路。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去结交志同道合的人,向上爬,传递消息的同时,随时等待他的召唤。

  至于钱财,这东西他可不在乎,若是不能流通,所谓的银两也不过是一块石头罢了。

  现在军政府内部流通的,依旧是银两。只是,更多时候,军政府的福利是通过户口和行政手段发放的。

  金银在这最大的作用,是购买功勋点赎罪或者是升勋。

  军政府的户口,分为三种,一种是勋民,一种是公民,一种是奴民。

  这可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它们还意味待遇,赋税,各种权利。

  某些形制的衣服,只有勋民才能穿,比如黄色衣服,紫色衣服,冕服蟒袍等。

  勋民赋税低。例如经商,公民的税率有营业税,增值税,印花税。如果说他们的基准线是1的话,那么,勋民的基准线就是0.7,而且,随着勋位的提高,可以把基准线降低到0.1.

  奴民就惨了,婚姻不能自主,必须接受强制劳改,强制教育,经商赋税基准线是1.5以上。甚至某些职业压根不要奴民参与,比如官吏。

  而决定他们地位的,就是功勋点。

  军政府规定,新加入军政府的,原则上,都是军政府的公民。但是,根据以往事迹,会增加或扣除功勋点。

  比如以前有过为非作歹的,都会根据调查结果扣除功勋点,都修路补桥见义勇为做好事的,会增加功勋点。

  进入军政府以后,参与某些事务,也会增加或扣除功勋点。

  比如依法纳税,偷税缴税,犯法,当兵,立功等等,都会改变自己的功勋点。

  功勋点增加到一定地步,可以去当地机构申请认证,认证通过,户部会有人来颁发身份证明,更改户口状态。

  功勋点减少到一定地步,刑部就会直接来人公示,当然,对应的户口状态也会更改。

  譬如上次作战立功的将士们,许多都成就了最低勋位——公士。

  公士见官不拜,可直接推举人才。

  这种态度鲜明的制度,怎么能不让大家心惊肉跳的同时,也笑得咧不开嘴。

  那些被没收了财产的乡绅,做过错事的人,也知道,自己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获得新生。

  譬如那些官奴,他们就是比较严重的奴民。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的话,一个就是老老实实的劳改服役。

  还有一个就是通过立功增加自己的功勋点。

  王摩特意调高了在科学技术这方面的功勋点,所以,当下研究科技已经是整个军政府的时髦。

  不是为了旁的,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

  如杜若飞这般的商人,还不是想给自己赎罪,买一个心安。他们一个劲的在外为军政府奔波的同时,还用自己赚来的钱购买功勋点,虽然买的有点肉疼。

  那是真疼!

  论买,一个功勋点就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赎买的话,还是一百二十两一个功勋点。反而,如果做出了军政府悬赏的那些东西的话,最起码都是十个功勋点打底。

  要知道,整个军政府,功勋点扣得最多的,也只是扣了一百一十五点。

  而军人参军本身就有一个功勋点,然后,集体功九等算两个功勋点,八等是四个,以此类推。个人功九等是一个,八等是两个。

  最低的勋民,需要功勋点五十。

  王摩就是想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告诉跟随他的同袍,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而王摩和军政府,将用一切来守护他们的幸福。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411.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