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雷霆反击 >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121炮兵阵地

  林淮生很多年前曾经来过这一带一次,这是他参加这次侦察的一个原因,不过当时的小队只有两个人而不是四十人,四十人的队伍自然可以携带更多的侦察设备,但是穿越印军封锁线和印度移民定居点也更困难一些。

  一直以来在山南渗透敌后最忌讳的就是印度军队占据的山头制高点和出没不定的巡逻队。喜马拉雅山东麓的山势大多是东西走向,不算太高但是森林茂密,原始森林可以为小股的侦察部队提供足够的掩护,但是在河谷或者山口这样的地方,就必须特别当心印度制高点上的观察哨,所以越过这些无遮蔽的区域必需等到晚上,如果月光皎洁,则必须等到云层将月色遮蔽住。

  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避开在山间穿行的巡逻队。由于最近几个月印度已经无力阻止中国的无人机对这一带展开侦察,所以雪狼已经掌握了几条印度军队较固定的巡逻路线,所以小分队可以从容地避开这些路线,或者与他们错开时间进过同一地区。但是林淮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印度巡逻队都有固定的巡逻路线,比如号称山地游击战专家的“印藏边境特种部队”。在这个唬人的名字后面,确实隐藏着一群很难对付的家伙。这群人和那些从英帕尔地区或者本土征召来的普通印度士兵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总是缺乏积极性,最喜欢窝在据点里,即使出动巡逻队也较有规律,总是避免进入危险的森林地带,山洪可能出现的上午时段,他们也不会出现在山谷里。与这些印度士兵相反,由叛乱藏人组成的“印藏边境特种部队”要难缠的多,这一方面得益于这些人在关岛以及科罗拉多受到的正规山地战以及游击战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好战性格的体现。这些战士善于深入森林行动,而且出没不定。实际上每当印度需要对控制线以北进行渗透,执行诸如窃听电话或者鼓动叛乱任务的时候,所倚重往往是这批人,不但因为这些人英勇善战不大会投降,而且因为他们在语言上也有先天的优势,这支人马对于印度当局来说无疑是非常值得投资的有用力量。经过大约十年的内部争夺,这支部队的指挥权最后从内政部落到了帕斯阿德手里,帕斯阿德用这些人来巩固第一线各据点之间的薄弱部分。现在这些人归辛格指挥。

  最近一次与总部联络之后,林淮生得到了一个不算好的消息,情报部门获知印度已经决定将人数不详的“印藏边界特种部队”投入到山区巡逻当中。这无形中增加了“雪狼”行动的难度。这个月份,南亚次大陆的暖风横贯藏南地区,造成这一带每天都会有一到两次短促的降水,这使得隐蔽林间秘密行动的队伍几乎不可能完全不留下脚印,而跟踪与反跟踪必然是顶尖高手之间不容任何失误的巅峰较量。

  林淮生以前曾经与这支神秘的部队在森林里遭遇过一次,当时他在墨脱南部丛林里发现了一些对方留下的蛛丝马迹,于是在深山密林间展开周旋,但是最后双方也没能碰面,只知道对方曾经就在离自己很近的区域设过伏。而林淮生第一次看到这些人也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电视上,几年前的第一次孟买危机中,由于印度反恐部队出师不利,国防部急调印藏特种部队到现场,结果不负众望,一举夺取了****占据的楼宇,并且有幸被西方摄影师捕捉到一个画面。镜头中一名指挥官正在街角抽烟休息,他的武器颇为特殊,是一支印度很少见的美制M21狙击步枪。而那张脸林淮生也一直记忆犹新,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留着小胡子的康巴人的脸。通过特殊渠道,林淮生得知参战的是这支部队中最精锐的11支队,指挥官叫做洛桑嘉措,40岁。

  为了防备万一,林淮生建议王铁川将这支区区四十人的队伍分成几部分,互相协同掩护,由最善于秘密跟踪及反跟踪的战士负责后卫,同时队伍尽量成一字队形,免得暴露出人数。不过一切好像并没有他想象的严重,到了这天入夜的时候,小分队也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林淮生想也许只是一场虚惊,在上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内,要碰上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不过干这一行,多几个心眼总是没错的。

  月上树梢的时候,雪狼出现在印度边防军的一处哨所下面,准备着摸黑渡过山谷里错纳曲河的一条支流。晚上的月亮是一个麻烦,不过雪狼有先进的夜视设备,可以随时盯着山头的印度哨兵,所以并不急着行动。午夜时分山风乍起,暴露在工事外的印度兵果然抵挡不住,躲到另一侧避风去了。王铁川果断命令过河。

  第一队迅速趟过河去,没有遇到麻烦,看起来水深和水流很适合快速渡河,紧接着林淮生与王铁川率领的第二队也泅渡过河。也许是动作太大,水声惊动了山头的印军,一个印度兵从碉堡里钻了出来,探头探脑向下张望,不过此时第二队早已经过去了,他什么也没看到。过了一会儿这个家伙又缩进去了。最后,后卫的5名战士也顺利地渡过了这条河。这次侦察中,技术上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很明显印度军队出了探照灯没有任何的夜视设备,在夜间他们根本无法控制广袤的山川地区。

  雪狼渡过小河,立即有所发现,走在前面的第一组人员通过夜视设备,看到了山谷里有人员走动,随后又看到了树林里有几个可疑的土坡,很像是某种为炮兵设置的阵地。在原来的地图上,这里并没有任何的目标。于是第一组立即通知队长有所发现,林淮生与队长王铁川赶到时,担任搜索的第一组已经监视了好一会儿,大致已经确定了确实是一个隐蔽的阵地。

  “瞧,就在那里。”一名头戴单兵夜视仪的士兵遥手一直。林淮生可以从热释红外电视设备拍摄到的画面上(通过便携式计算机显示),透过细微的温差看出一些名堂。一些炮管从土堆后面伸了出来,周围还有几名哨兵在聊天。

  “象一个炮兵阵地。”他说着调整了一下图像锐化,可以初步确认是某种轻型的牵引榴弹炮。

  “这里离控制线大约12.5公里,他们在这里部署榴弹炮有些近了,但是也不失为一步险棋。可以从山口向达旺方以北射击,而我们的方向很难反制。”

  “这里是一个空白,无人机的各种侦察手段一直没有发现疑点。只知道定期有车队经过西面一公里的敌方,今天被我们撞上了。”王铁川说道,显得颇为得意。

  “这说明他们的伪装做的不错,隐蔽也动了脑子,没有傻到修一条公路来连接阵地,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它。我估计阵地上方一定有反红外遮蔽,能骗过无人机,只是射界方向没有做进一步的防护。”

  “看着不象是77B,口径似乎不对,更象某种苏制火炮。保险起见,还是让我的人过去看一看。”王铁川说着侧过头:“第一组,派两个人过去看看。”

  月亮被厚厚的云层遮蔽,山谷陷入了一片漆黑,对于侦察兵来说展现技术优势的时候到了。林淮生趴在草丛里透过夜视电视设备,看到两个与周边环境有微小差别的人影,正慢慢向500米外的隐蔽阵地接近。这是最先进的热像技术,普通的微光夜视仪在无星光的夜晚,根本发现不了这两个身影。

  “我想,昨天我们打的那个据点,就是为这个阵地设立的。否则他们不会在那么突出的位置搞一个炮灰观察所。你说对不对,就是想在第一时间搞清我军在那错方向的调动。”王铁川说道,似乎在征求林淮生的意见。

  “有这个可能,不过连级的炮兵阵地小意思,如果我们此行能找到隐藏的雷达或者地空导弹阵地就更有价值,或者能摸到机场边上看看也不错。”林淮生的话,让一旁的王队长吃了一惊,他突然发现身边这个参谋人员胃口着实不算小,他之前一直以为上级派林淮生来无非是当监军,防止自己过度冒险;所以他对林淮生的第一印象不好,认为他是一个心细但是胆小的家伙,现在看来有一些误解,林淮生的心思很明显比自己还要野一些。

  两人正说着话,天空中传来阵阵直升机的声音,从闪烁的航灯看,一队直升机正在向北飞行。很快声音就听不见了。

  “从提斯普尔方向过来的,他们很少夜间飞行,可能是为了虚张声势,也可能是空投补给。”林淮生小声说道,他不太相信印度陆军航空兵敢于在夜间垂直补给前沿高地以前他们也没做过,如果只是盲目空投,大部分物资必然会掉到深山老林里,似乎得不偿失。

  “战时必须先端掉提斯普尔的机场。否则是个大麻烦。”

  “你说的没错。所以找到机动雷达十分重要,和地对空导弹阵地十分重要,这些牵引火炮在我看来已经是一堆废铁了。”

  林淮生的话引得王铁川失声笑了起来,他渐渐感觉到上级派来的这个家伙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有胆识也真他妈够狂的。

  122特种部队指挥官

  早上7点,位于新德里达尔豪斯街的印度斯坦国营电视台正在录制国防部长辛格对于中国袭击控制线的强硬谴责声明。声明将在9点的早新闻向全世界播出。辛格不指望这样的小冲突能够将全世界的目光将战火纷飞的克什米尔战区引开,他的这次声明只是为总理的有限报复计划做一个铺垫。已知这次冲突没造成人员伤亡,24小时前第四集团军的指挥部整理的17人的阵亡名单引起了民众的第一轮反话示威游行,但是其后中国方面通过外交渠道通报了18名被俘士兵的名单——名单与效率低下的第四集团军司令文书整理的阵亡人员名单大致一样,甚至还多了一人。中国政府同时还公开表示,他们可以立即归还人员和武器。中国的举动深深触痛了卡汉总理,他和很多上了年纪的印度民族主义者一样,将归还武器的行为看作故意羞辱。

  辛格发表的声明很短,主旨是印度有权进行反击,也必将进行反击;但是他没有提及反击的时间和方式。紧接着国防部长进演播室的是《印度政治评论》的主编拉尼博士,他的讲话很长,且充满煽动性。拉尼在讲话中其多次提到了中国在布拉马普得拉河上游(雅鲁藏布江)正在建造大坝,企图在旱季渴死印度人。最后一个录制讲话的是阿萨姆邦的首席部长古尔坦,当他开始呼吁抵抗的时候,辛格经回国防部着手反击的筹划了。

  这次反击让辛格颇感压力,因为卡汗总理在这一事件上的态度让人捉摸不定,总理想要一次有限且可控的反击,明确要求不使局势恶化的要求。但是辛格知道,战端一开就不会有可控得战争。既然中国人敢于主动惹上门来,必然还会有些后手。尤其在抽调走大量兵力投入克什米尔之后,这一地区缺乏足够的地面力量投入反击。

  十多年来,帕斯阿德在这一地区构建了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柱石现在已经被辛格抽走了,所以他知道不能倚重陆军来进行反击,他只能把着眼点放到了空军上。大部分军事专家认为1962年的战争中,印度没有使用空军是一个失误,辛格也深感如此,所以他决心不再犯同一个错误。

  辛格忧心忡忡地来到会议室,在门外看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主任已经等候在哪里了,似乎有话要说。

  “部长阁下,空军参谋部刚刚来电话,参谋长比夫拉塔上将正在列成指挥对***堡的袭击,他认为特勤中队在夜间起飞有一些冒险,所以他不能赶过来与你开会了,不过东部战区的几个中队长还有……特种部队指挥官,都已经都到了,他们将直接向你汇报作战准备。”过道上卢贾德纳罕向匆匆赶来的辛格汇报了大致情况。辛格不想责怪比夫拉塔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A50I被击落后,克什米尔上空的空中走廊对于特勤中队的播音737来说,确实变得不安全起来。那一带多山且靠近中国,敌机一旦事先获得情报,很可能会故伎重演,也许嗖的一下,一架战斗机就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很好,没有比夫拉塔没什么关系,我很善于与基层军官进行沟通。”

  辛格推门进入会议室,全部在座的东部军区的空军与陆军指挥官们全都忽地站了起来,只有一个例外,有一个人坐在阴影里一直没有动,而且整个人显得与其他军官格格不入,不光因为他是这里唯一穿着山地迷彩服的人,而且还长着一张中国人脸。

  “都请坐吧,局势紧急,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因为马上你们都得赶回去。”

  众军官纷纷坐下,辛格走到墙上的地图边上,独自呆立了一会儿,好象还在想一个无解的问题。

  “好吧,都说说你们的计划。”他振作起来,开始征求计划。

  一名蓄着小胡子的军官站起身来,辛格认识整个人,这是第11联队的指挥官阿迪什上校,因为比夫拉塔上将没有出现,阿迪什上校是这里最高阶的空军军官。

  “很多年以来,我们第11联队一直在研究对中国的作战,所以我们有很完备的反击计划,随时可以袭击扯东、朗九、塔马敦标定好的据点,他们的无人机基地和居高临下的雷达站一直是我们的重大威胁,现在我们正好可以动手除掉这些麻烦。”上校决绝地说道,他说的基本都是实情,由于中国军队所在的区域地势较高,所以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雷达站一直是印度空军的心头大患。

  “嗯,说下去。”

  “我可以用精良的第二中队来执行这样的任务。第二中队将对该区域的中国空军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对于袭击目标而言航程也更短,完全可以在他们反应前撤回来。”

  “不行,第二中队的苏30MKI是东部战区的核心力量,不能投入本次任务,这样会使得冲突升级的程度超出总理的控制;诸位,我多么希望我可以象你们这些军人这样不考虑政治,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不得不为总理阁下分担这些掣肘。辛格耸了耸肩说道。在东部署第二中队苏30MKI战斗机的用意,原本是对为了拉萨甚至成都形成威胁,所以这些战斗机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现在显然还不是出动这些飞机的时候。

  “虎鲨中队可以对日喀则的中共基地进行一次有限的攻击,以此警告他们,他们的设施随时都在我们的打击范围之内。”这次起身说话的是第222中队的中队长达布里尼中校,他是东部战区最好战的指挥官,本身也是出色的战斗轰炸机飞行员。

  “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不过穿越不丹领空在外交上会有麻烦,不丹的王储一直在和中国勾勾搭搭,总理不希望加快这样的趋势。”

  在座的军官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原本102中队的中队长还带来了空袭雅鲁藏布江转弯地区大坝工地的计划,但是现在看来,提出这样大胆的计划纯属多余,一定会被部长否定。

  达布里尼中校是个聪明人,他第一个摸到了部长的心思,他想要一次有限的飞机空袭,目标不能太深远,也不能太敏感。中校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一定可以被接受的计划。

  “部长先生,我觉得可以把11联队的计划交给我们中队来执行,由虎鲨中队的战术飞机来袭击朗九的中共碉堡或者雷达基地。这对我们来说很简单。”

  达不里尼的话,引来了11联队联队长厌恶的一瞥。在以往的战区规划了,部署在西哈马拉基地的虎鲨中队的米格27UPG主要负责对日喀则方向的攻击,现在他竟然痴心妄想,想取代技术上占据优势的第二中队,进行一次跨界作战。

  “你的中队?”辛格也被达布里尼的话给唬住了。

  “没错,我们的战斗机比苏30更善于低空突击,对于这一类目标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且当我们从西哈马拉基地起飞时,整个不丹的高山都可以掩护我们,对方的雷达对我们不起作用;而提斯普尔的情况太糟了,只要阿迪什上校的苏30一起飞,他们在东锡昂北部5300米高地上部署的雷达就会看得清清楚楚。”

  达不里尼的话有一些打动了辛格。他觉得这个计划似乎切实可行,中共部署在5374高地上的雷达,多年来一直是悬在强大的11联队头上的利剑,这个雷达基地可以将从提斯普尔起飞的较大型作战飞机纳入监视范围。

  “好的,就是这个计划,由222中队来消灭他们的雷达阵地。同时地面部队将按原计划对失守的据点进行争夺。这样,他们打击我们一次,我们还击两次,很合理。总理一定会批准的”辛格说完,立即走向大门准备离开,他急着向总理请示这次进攻。

  “谁告诉你他们只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攻击。”一个不屑的声音从阴影里飘了出来,在这间会议室里,辛格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这样的口气对自己说话,他转过头去,一个身穿邋遢迷彩服的身影,朝前微微侧了侧身子。辛格这才看清,这个人不止长了一张中国人的脸,而且只有上尉军衔,不知道到是谁通知他坐在这里的。

  “这是洛桑嘉措上尉,边境特种部队最精锐的11支队指挥官。是查曼局长建议他参加本次会议的。”卢贾德纳罕在一旁小声提醒国防部长。

  “你又有什么高见?”辛格停下脚步,正色问道。

  “进攻空哥拉山口的炮兵观察所,只是虚晃一枪,他们一定会派人渗透进我们的后方进行侦察,评估我们的动员能力和装备情况;我是说整个后方,提斯普尔或者贾布瓦的机场都会在这些人的监视之下。”

  “这不可能,没有人可以在那样的地区渗透那么远。”

  “以前的确很难,但是自从你把那里的部队抽调一空以后,就变得可行了。我知道真正的高手完全可以做到,尤其是那些受过严格训练,善于在夜里翻山越岭的高手。除了布拉马普特拉河,现在没有地理障碍可以阻碍他们窥视我们的秘密。”

  “你怎么能这么肯定?”辛格有些好奇,所以压住火儿问道。

  “因为我和这群人打过很多次交道,我是说面对面的那种,而部长先生你没有过。”

  会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听得出这个人正在挖苦辛格,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上尉说的是真是假。

  “你怎么证明中国人已经到了控制线后面?”辛格简洁地问道。

  “很简单,把我和我的人用直升机运送到邦拉山口,我会找到他们的。如果我是他们,会趁着夜色从那里度过错纳曲河。”

  “你确定能找到他们。”

  “对,用我们的方式,我会把这些人的人头带来给你看。”

  辛格盘算了一下,即使对方在胡说八道,倒也不妨让他试一试。

  “好的,我会让第115直升机中队把你的支队送到指定的区域,然后你去把那些间谍找到,如果你成功了,你保证你会在人民院得到一枚勇士勋章。”

  123临阵磨枪

  “我不要任何的勋章,我只需要你的一个保证。”丹增嫁错说道。

  所有人默不作声地等着这个狂妄无礼的怪人说下去。

  “什么样的保证?”

  “不管这群人是不是穿着中国军服,我都不希望什么狗屁日内瓦公约来干扰我的行动,因为我和他们有积攒了一辈子的私人恩怨需要解决,我的部队不留俘虏。”洛桑嘉措慢慢地说道,听上去他刚才对国防部长所说的“把人头带来”,并不是某种不恰当的修辞,而是他真的想那么做。

  “我的,我可以保证,这次行动不会有军法上的麻烦。”辛格说完,向一侧的卢贾德纳罕点了点头,示意他来安排;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会议室。辛格现在没时间思考这个疯子上尉的建议是否有意义,他得赶紧与斯潘加进行视频会议,商讨下一步的策略。

  藏南苏久拉山东南12.5公里。雪狼小队正在准备新的一次卫星联络,此时自适应天线已经对准了天空正在寻找最合适的角度。这次行动的数据交换以及通讯,都是通过一颗印度洋上空的静止轨道卫星来进行的,这颗军用通讯卫星可以进行超高频数据传输,速度在全世界同类卫星中可以排进7强。

  雪狼每天联系的次数是固定的。通讯内容除了最新得到的情报,还会提出一些诸如对派遣无人机探测周围山谷的要求,这也是双向互动的一部分。从控制线以北起飞的无人机可以为小分队行动提供一些诸如印度军队大致调动的信息,好让小分队可以对路线提前作出判断,而小分队则可以对一些无人机无法识别的,伪装良好的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夜间侦察。

  架设天线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开机时间还得再等一会儿。林淮生坐在一截枯树上,正在总结上传的内容。最近的侦察已经跨越了超过500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达旺至德让宗区的宫公路东侧的布防情况,这一带距离实际控制线大约25至35公里,山高林密易于隐藏,对于印度方面来说,如果要部署一些浅纵深的炮群或者地空导弹阵地,算是合适的地点,这也是总部希望雪狼兜一圈能够搞明白的情况。但是更深远的南部地区,并非雪狼此行的侦察目标,一则是鲍罗里河南不容易泅渡,再则越往南,山势越趋缓缓,印度定居点密集也越高,这些都非常不适合小分队秘密穿越侦察。现在雪狼所在的位置,距离布拉马普特河仍有90公里的距离,距离提斯普尔更远,实际上,小分队的行动的纵深远比丹增嘉措用来吓唬辛格的那个距离要克制得多。

  王铁川转眼已经从山崖边上回来,刚才山坡上有两个门巴族老乡采药,大致已经接近到了小分队第一组暗哨50米的距离外,突发的情况让他着实捏了一把汗,现在那两个人已经赶着马匹走远了,他稍微松懈了一些,回来看看林淮生的准备工作。

  “怎么,他们走了。”

  “对,他们一路采摘藏红花,差点踩到我的人,不过我们伪装的很好,他们走过去了。”

  “可得小心,现在不比以前,我一上午数了下,下面的公里一共有45辆军车开过,他们的反应速度也不算太慢。”

  “资料整理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两个炮兵阵地,一个欺骗性质的架地空导弹阵地。可惜没有发现上级最关心的萨姆6导弹的阵地。”

  “也许他们不会部署在那么靠前的地方,这里容易被炮火覆盖,他们又不傻。”

  “话是没错,不过……”

  林淮生突然停止说话,他和王铁川同时听到了天际处有轻微的声音。

  “听!作战飞机,朝着空哥拉去山口的,也许他们要开始反击了。”

  云层中,轰鸣声渐趋变大,但是一时看不到是什么飞行。只能初步判断是提斯普尔起飞的某种战斗机。按照林淮生所知,从那里起飞的很可能是第2中队的苏30MKI。印巴打成一团,印度空军仍然没有抽调这个精锐中队的任何一架飞机到西线。

  空中的轰鸣声渐趋尖锐,这说明它们正在转弯,然后声音突然变小了,虽然看不见飞机或者尾迹,但是可以听出飞机朝着北面转了一圈竟然回去了,并没有向前天被中国军队夺取的那个山头投下炸弹。

  “也许只是试探。”王铁川说。

  “应该就是试探,不过提斯普尔一直在我们的监视之下,苏30那么大的战斗机只要一起飞,我们就能知道。”

  “嗯。”

  他们话音刚落,巨大的轰炸机轰鸣声再一次响起,这次来势很快,而其明显比刚才那次强劲的多,方位似乎就在西侧山坳后面。王铁川立即下令隐蔽,所有半蹲着的人全都趴了下来。

  “不是刚才的战斗机?”王铁川说道,不过林淮生没有回答他,因为巨大的声音已经到了震破耳膜的地步,他和身边的战士全都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

  说时迟那时快,一前一后两架米格27UPG卷起狂风从他们眼前飞过,机翼几乎碰到了山崖上的树枝,高度甚至比小分队在山坡上的营地还低了一些。两架米格27显然正在进行超低空飞行,它们贴着山朝东北飞去了。

  “狗日的,技术不错。”巨大的噪音渐弱,林淮生发出了一声由衷的赞叹。

  “也许是去攻击我们的目标,但是为什么朝东去?”他接着自言自语起来了。

  “不可能,他们挂载的导弹只是训练弹。第一架带的是俄制反辐射导弹,第二架带着电视制导导弹。角度不理想,没看见战术编号。”王铁川在一旁说道。他的话让林淮生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身边的这个队长的眼力如此的好,能够看清一闪而过的飞机上微小的细节。

  “你的视力超常?”

  “呵呵老兵,关键不是视力,是瞬间的记忆力。侦察兵必须具备的素质。”王铁川颇为自豪地说道。

  “我也是侦察兵出身。”林淮生不以为然地说道。

  “时代不同了,以前的侦察兵主要看身大力不亏,稍迟钝也成,现在么,更注重看思维敏捷和知识水平。雪狼必须经过严格的快速判别训练。”

  “没有的事。别听他们胡说八道。”林淮生赶紧辩解。王铁川的话怎么听都让他不舒服。

  “老林,如果只是一次训练,前后两拨的飞机离得那么近,是不是有什么默契的。”

  “嗯,你说的没错,30小时来还是第一次在藏南发现印度战斗机,所以他们一定是在协同进行一次训练……”林淮生愣了一小会儿,然后好像突然参透了什么事情。“我想明白了,提斯普尔起飞的飞机是虚招,所以飞得高,目的是引开雷达的注意,然后他们的两架低空飞机趁机向着相反的方向展开飞行,发起攻击。”

  “那么你认为,他们的目标是哪儿?”

  “很显然,现在局势这么紧,他们不可能进行无的放矢的演练,所以目标一定就在刚才他们扑过去的方向。”林淮生一边说着,王铁川在计算机上调出地图看了起来。

  “也就是说墨脱方向。也许是米林。”

  “如果是那里,为什么要带着反辐射武器?我看他们的目的就是林芝雪线上的警戒雷达。这才是高价值目标,如果得手,提斯普尔的苏30的作战能力就会极大的提高。”

  “我说,你怎么能判断出这么多东西。”

  “呃……实际上我们老一辈侦察兵,拙于新式装备,但是长于研判,我的老师常说,侦察兵应该是半个参谋人员。”林淮生说道,他的话让比他年轻十岁的王铁川觉得老兵似乎狠狠地自夸了一把。

  “队长,卫星通话时间到了。”一旁有人提醒道。

  “立即开始上传工作。”

  很快小分队收集的数据开始上传,这些数据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压缩视频,不过对于300兆每秒的超高频传送速度而言,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传送完毕,上级询问是不是结束本次联络”

  “慢着,我还有情况。”

  林淮生快步走过去,他没时间整理,赶紧用语音通讯向上级汇报了新的发现。他研判,印度空军正在准备一轮目标不明的攻击,攻击方式很可能会带有欺骗性,也许会先有一波从提斯普尔起飞的战机进行佯攻,然后另一波从西南不明方向起飞的米格27展开真正的打击。最后,他希望上级能够重点防御林芝的雷达站。

  似乎一切都已经完毕了。前卫组发来信息,前进道路已经扫清,王铁川正准备转移营地,北面的山谷又开始闹腾起来。众人只得再一次伏下观察,这次的声源移动速度颇慢,等了好一会儿,才看见从昆拉山口飞过5架涂着陆军迷彩的米17直升机,其中一架下面还掉着一辆四轮小车,它们远远地从东面飞过,最后不见了。

  “今天他们的调动明显频繁了很多,这他妈才像个打仗的样子。”王铁川放下望远镜说道。

  林淮生没有接他话,他只是朝着直升机消失的方向看了好一会儿,这才缓过神来。

  “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今天他们的调动频繁了很多,在我们看不见的区域调动一定更多。对了,你发什么呆?”

  “我突然觉得,如果他们在输送步兵到一个区域,人数有些奇怪。”

  “一个加强连,有什么奇怪的?又在担心他们的印藏边境特种部队了?呵呵,放心,我们昼伏夜动,不是那么容易被找到的。”

  “但是,我们渡河时留在山谷和森林边缘的痕迹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要我说,这次行动的队伍确实有一些大。要是以往,我们一两个人的小组行动会方便得多。”

  林淮生的话也许无心,但是四周有几名雪狼成员都转头朝他看。

  “怎么?你还嫌我的精兵人数太多?”

  王铁川冷笑着说道,他也有些不高兴,因为本来应该是自己嫌35岁的林淮生累赘才对。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96/96486/521314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