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雷霆反击 > 第一百〇一章

第一百〇一章


  278互有失误

  射程将尽的R77一时失去了目标,待它穿透箔条,重新在雷达视场边缘捕获了那个目标;运输机的机动能力确实孱弱,它不如战斗机那样容易靠一个花招就能摆脱疲弱的导弹。导弹勉强转向目标,但是能量过低,它只能尽量接近这架运输机。

  来袭的导弹处于正驾驶的观察死角内,但是他知道那个火球就在后面勉强地转向自己。这架飞机他飞了十多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纰漏,他想,今天一定可以转危为安。

  R77导弹在错过目标前,近炸引信在机翼一侧引爆了战斗部,碎片击中了左侧的2台发动机,其中一台立即就停车了,飞行员手疾眼快,切断了油路,这使得机翼火势随即在气流中熄灭。但是飞机依然直挺挺地向下面的山峦撞去。正副驾驶驶出浑身解数将飞机拉起。爆炸引起的各种故障报警声,充斥着整个机舱,但是两人充耳不闻,夜幕中漆黑而又迫近的山峰轮廓明显更加的可怕。

  两人将所有事情全部抛诸脑后,死死稳住飞机。眼看着这架庞然大物开始缓缓爬升,擦着山峰向前飞行,副驾驶这才看了一眼飞行罗盘,航向已经转向了正西,那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我们可能过界了?”

  “我试试看还不能转弯。”

  电动泵的损坏,使得操控飞机没有了助力,转向变得异常的困难。

  一架F16战斗机从前方闪过,闪烁着灯光的机翼摆动了几下。这不是巴基斯坦的飞机,大概是一架北约飞机。

  “动幺,我机受伤,导航失灵,请求方位。”

  电台没有反应,看来这枚几乎打偏的导弹,摧毁的不光是一台发动机,通讯以及导航设备也被一并破坏了。眼看着左侧的第二台发动机转速也在急速下降,随时可能停车,调转回头找到那片战场,然后迫降看起来非常的不现实了,根据上级的部署,保障那条跑道的畅通比运输兵力更加重要;所以飞行员知道,自己不能将一架势必无法起飞的坏飞机停在那里。他立即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向着正西,也就是坎大哈的方向飞去。他很清楚,中国政府已经和阿富汗政府达成了借用领空的协议,原则上阿富汗政府不愿意看着巴基斯坦覆灭,但是他也知道,这里的领空并不是阿富汗政府说了就嫩算的。

  第二架F16出现在了另一侧,机翼下挂满了导弹,而且贴得很近。美军飞行员与中国飞行员对视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加速挡在了航道上,显然在无线电损坏的情况下,他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不允许这架解放军飞机继续深入的意图。中国飞行员毫不理会,他用肉眼搜寻到了云层下一抹光亮,在地广人稀,到处不通电的阿富汗,要找到机场并不是难事。

  灯火通明的北约机场乱作一团,指挥塔已经可以看到,一架摇摇晃晃且缺乏通讯的大型飞机突然出现在了机场的一头,强行放下了起落架。

  中国飞行员原本想找的是坎大哈国际机场,但是他顺着最强的地面光源,很自然地找到了北约空军基地。尾随的F16几次用雷达锁定的方式警告这架飞机,但是没有丝毫的作用。这架飞机的一侧襟翼液压动作筒破损,无法发挥作用,这使得整个降落过程惊心动魄,直到撞坏了跑道旁的几架北约飞机后,伊尔76才终于停了下来。在外交交涉处于的空白的一段时间内,飞机上驶下的3辆装甲车与大约1个连的士兵,还与北约只装备通用机枪的全地形步兵车对峙了一会儿。

  林淮生眼看着第9架运输机被导弹击中飞向了西面,这架飞机内有他苦等着的,携带热像设备的装甲车辆。随着夜色的加深,他越来越担心敌人会借助黑暗,给自己致命的一击。

  埋伏在跑道旁的步兵,一直都可以听到奎达城方向发动机阵阵的轰鸣声,天黑后敌人并没有闲着,他们正在忙着调动。眼下林淮生手上掌握的部队,全都只装备了普通夜视设备,能够有效观测的距离不足600米,如果敌人在重重夜色下有所行动——这几乎是肯定的,那么装备法制热像仪的敌人在技术上的优势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王镇北什么时候可以到啊?”林淮生急切地问道。他来到这里本来就是给王镇北补漏,不过情势逼人,他现在也急盼着王镇北来就自己。

  “20分钟前就没有消息了,可能正在渡河。”一名参谋回答道。

  “敌人会在30分钟内发起一次攻击。我需要多派出几个小组,侦察他们出城后可能的去向。”

  其实林淮生很清楚,自己的兵力并没有富裕到可以多派几个侦察小组的。

  “空军会替我们盯着的。”

  “不能把我们的命运全压到空军头上,别忘了,我们本身就是侦察兵。”他继续无奈地说道,倒不是他不信任空军,而是现在所有的空中力量都忙着争夺制空权,也许会出现纰漏也未可知。

  “等第10架运输机飞机就到了,届时情况就会好一些。”参谋安慰道。

  林淮生看了看表,还有几分钟就会有另外一批携带热像仪的装甲车落地了。届时自己的不利态势将会有一些改变,但是总的形势仍然混乱不堪。

  在这次仓促的机降任务中,他林淮生已经发现了大量需要改进的部分。中国军队缺乏利用运输机进行高强度空中突击的实践,一次也没有。而这次行动中已经充分暴露了诸多的毛病,比如空地协调,军队的编成,以及各专业部队投入的先后次序,指挥部的编制等等……他带着几个连的轻装步兵,一踏上这个陌生的战场,就发现需要的装备没有带来,而带来的,则是一些作用不大的武器。要不是印度军队同样出现了很多的纰漏和指挥失误,他们很可能在白天就通过一次简单的冲锋就占领了奎达机场。

  林淮生相信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指挥方式和部队的编成,就可以让起降的效率和部队战斗力都大幅地提高起来,对于将来的在敌人后方的突破行动而言,这次行动的意义绝对不止奎达机场的得失,当然这是后话,眼下能否扛住敌人的下一波攻击还成疑问。

  空中,宋宁将印度战斗机驱逐出战场,出现了一个暂时的空挡。他转而飞向西南寻找加油机。而另外2架重型歼11战斗机则按照指挥机的命令,开始搜索地面。

  歼11战斗机并非为对地作战而设计,但是它的雷达凭借功率较大的优势,仍然具有相当强的的多普勒锐化能力,可以对于地面上迅速移动的坦克群进行有效的侦察。由于歼11比预警机更接近战场,并且拥有更快的速度,其测绘分辨率还要高于预警机雷达探测能力。

  地面上阿扎里德偷偷的调动果然被一架歼11发现,目标位置迅速通过数据链发送到了指挥机上。

  林淮生正在地面等待伞兵侦察车部署到位,空中的预警机先发来了信息,大批的印度坦克正从南面包抄。这有些出乎了林淮生的预料,因为天黑前,敌人有一个连在南面吃了苦头,所以他预想那名敌人可能会从北面过来。处于谨慎,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决定分兵防守。奎达的两条并列跑道前后长度超过8.5公里,一旦判断失误,势必将会陷入首尾难顾的境地,分散兵力虽然犯忌,但是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磷淮生将火力最强的红箭9发射车分为两队,大部分调往了南面,其余调动到了北面,携带反坦克武器的步兵则沿着跑道正面部署,防止敌人仍然从布雷取突破,威力有限的伞兵战车则跟随指挥部,作为机动兵力;另外,他还有几辆可以发射照明弹的自行迫击炮,也全部部署到了南方。总的来说,这个部署平庸却又滴水不漏,如果敌人的动作真的如同侦察到的一致,那么他还可以拼一拼。

  大约同一时间。远离奎达的苏莱曼山区东部,一支携带特殊装备印度特种部队悄然爬上了南段最高峰。这是一个完全被巴基斯坦陆军忽视的山头,因为军事上没有作用,但是对于心思细密的斯潘加而言,这个远离战场的制高点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占据山峰的印度小分队,偷偷安装了无线电截收侧向装置,这些侦测设备具有探测方圆百公里内,所有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波、超短波通讯频道、射频、以及对流层内通讯的能力,可同时进行监控和侧向。在起伏剧烈的山区地带,这原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早在几年前,斯潘加就对这里地形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很快侦察设备就侦测到了奎达机场地面指挥部的位置,这个指挥部一直在进行无线通讯,并且在不停地运动当中,显然是一部指挥车。虽然印度军队缺乏精确打击的远程武器可以立即摧毁这个指挥部,但是它的运动轨迹,仍然可以为正在谋划进攻的第19坦克团提供足够的信息。

  279夜幕下的攻防

  悄然行动的阿扎里德突然间得知了敌人的指挥部正在向南移动,他发现敌人洞悉了自己的偷袭,也许是敌人空军发现了部队调动,也许是城里的巴基斯坦残余报告了自己的动向,不过他并不吃惊,战争向来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他立即补充了几个命令,并修改原来计划,将主攻方向改为佯攻,让大半的兵力掉头重新穿越城市,转向北方。部队燃料所剩无几,只够他最后这么折腾几下了。不过,依仗着白虎师优良的训练水平,他还是有能力迅速在夜间改变行动路线,而不至于陷入混乱。

  奎达城内,隆隆的发动机运转声音再次响起,但是隔着夜幕,听不出调动的方向。新的报告送到了林淮生的机动指挥部。他判断可能是敌人在总攻前,要从正面雷区佯攻一次,所以并不在意。

  空中的预警机不时提醒林淮生的指挥部注意机动,从已知的情报看,印度人通过阵风的交易,已经获得了可以从防区外射击的巡航导弹,理论上这种导弹的精度可以威胁到这个由一辆装甲车和六辆吉普车组成的指挥部。当然,林淮生也知道,由于GPS信号的错乱,这种威胁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常识告诉他,凭借苏莱曼山区的地貌遮挡,印度集团军下辖的电子侦察部队,能否侦测到自己的位置,也是两说的小概率事件。

  巨大的轰鸣声中,第10架运输机终于落地,林淮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稍待几分钟,3辆准备了先进夜视设备的红箭9发射车,就进入自己的序列当中。届时,战场单向透明的问题就可以部分得到解决。

  夜空中,2架阵风战斗机偷偷从东面接近苏莱曼山脉。阵风编队中的一架携带着一枚防区外发射的武器,这种巡航导弹在实战中只使用过很少几次,在本次战争中也只发射过一次,而且表现极差,命中率为零;那次失败的行动不仅导致了一枚失的的导弹掉到了伊朗境内,还使得一架阵风因为无法发射导弹,被紧追而至的敌机击落。不过眼下,面对越加严密的空中防御,这种导弹算是印度空军唯一可以有效支援地面部队的武器。地面小组已经测量到敌人的指挥部位置,而且敌人也越来越疏于机动,看来是把它一锅端的时候了。

  这是一种不完全依赖GPS的远程武器,它可以凭借地形匹配能力找到固定的大型目标,理论上的精度不足以执行这次的任务,但是空军急需向暴怒的总理有所表现,被迫拿它来试一试。稳妥起见,空军的计划并不准备让阵风深入过多,反正斯卡尔普导弹的射程是足够了。

  虎鲨中队的飞行员小心翼翼地贴着高山飞行,不光警惕着来自空地的各种雷达扫描,也还担心着另外一件事:据说这种导弹通电后,可能会无法离开发射架,在这种不可逆的情况下,无法终止发射。

  执行制空任务的阵风长机发现扫描自己的雷达波束正在变化,敌机正在不停滴改变脉冲重复率,重点搜索这个方向,这说明他们可能已经有所察觉,他开始催促僚机立即开火走人。

  虎鲨僚机草草扔下导弹,转头向东返航,剩下的一切就交给导弹自己了。

  斯卡普而具有相当的隐身能力,而且设定的飞行高度很低,情理上应该可以躲过附近的中共战斗机和那架边境附近的预警机。

  奎达机场南面,突然间枪炮声骤起,看起来敌人真的动手了。按照预定的计划,迫击炮开始不停地发射照明弹,待空中的照明弹将前方照成一片白昼之时,可以看到远处敌人坦克正在迅速地接近当中。

  “能不能挡住敌人,再此一举了。”林淮生自言自语起来。实际上,他从来没有指挥过超过一个连的部队,也从未见识过成群的坦克用50公里的时速向自己冲过来。理论上,他配置的火力是恰好够的,但是能不能真的抵挡得住,他完全没底。

  印度坦克以墙式队形向前推进,这样的队形利于发扬火力,也不容易让对手注意到真实的数量。按照阿扎里德的计划,先行发起的佯攻将于后发的主攻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可以使得敌人的指挥部陷入混乱——如果他没有被空军摧毁的话。

  机场上严阵以待的,是隐蔽良好的各型反坦克武器。射手们各自在瞄准器被瞄准着各自的目标,只待敌人进入射程;几公里外的敌人突然停了下来,看上去是因为胆怯而放弃了突击。果然,印度T90改变了策略,开始发射炮射导弹,对掩体后的中国部队展开第一轮潦草的攻击。

  射程外的阿巴德看出了一些名堂(借助8X光学瞄准和天上缓缓落下的照明弹),他察觉到情况有异,立即钻出炮塔找到中方联络军官,告诉他,敌人的数量没有预计得多。

  老丁觉得这个家伙有些多疑,但是毕竟看到过他是怎么打仗的,于是立即报告了林淮生。电台那头,林淮生有些迟疑,他也觉得这名车长的判断可能是对的。

  正在等着命令,老丁眼见天边升起一道耀眼的白色光芒。光芒急速飞近,从眼前闪过。轰鸣声中,灼热的气流拂过老丁的面庞,他注意到这枚导弹飞向了跑道的中段,也就是……指挥部刚才还在的区域。

  巨大的爆炸声瞬间抢过所有人的注意力,它比战场其他武器开火的火光都要强上很多倍。

  “那里应该没有部署部队,”老丁的大脑迟疑起来,“除非林淮生的指挥部,还留在原地。”他想。

  电台那头彻底失去了联系。巨大的火焰中,第11架运输机降落在一公里外的旧机场上。无论如何战斗还必须坚持下去,老丁转过头来,对着面色凝重的巴基斯坦车长说道:“一切你自己看着办。”

  阿巴德向中校敬了一个礼,这是他想要的命令,他感激中国人能来拯救他的国家,不过也不想听命与他们。中国人在本次作战中的组织显得非常的凌乱,几个钟头以来,阿巴德一直在留心中国人的运输机卸下的武器,除了那种威力强大的导弹发射车,其余的轮式战车都不太适合这场战斗。他甚至有了一种猜想,中国人能够迅速组织起突然的机降,说明他们确实是有所准备,但是这一切似乎不是为奎达准备的,从他们的人员和武器看,他们原本准备降落的地方,应该是一个缺少装甲威胁,地形中等起伏的地方;而对奎达的救援,可能是情急之下的被迫之举。

  阿巴德回到战车,现在他是这片区域唯一的重型装甲力量,他觉得,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直觉告诉他,继续留在这里是错误的。

  “老大,沟通的怎么样了。”驾驶员问道。

  “不知道,我正要告诉他们我的想法,印度人发射了一枚烈火导弹,也许把他们的指挥部给端了,所以我们必须靠自己守住这里。”

  “你说怎么办?我们听你的。”

  “掉头向北。我觉得敌人会从那里下手。”

  孤独的坦克歼击车,转动履带向北,急速驶向千疮百孔的跑道另一端。天空中的歼击机轰鸣声表明着,制空权仍然在手,但是敌人的导弹是怎么钻进来的?

  坦克歼击车通过跑道中央那片火墙的时候,看到一辆被炸翻在地的6轮装甲车,车辆一旁有一个直径很大的浅坑。从装甲车上多余的天线看,似乎是一辆指挥车。

  猫在山上的印度电子侦察部队发现80公里外,奎达旧机场附近的无线电信号突然中断了,他们将这个消息传送给中继飞机。

  指挥部内的斯潘加一直在等待攻击的消息,按照他自己的估算,成功的可能性在十分之一以下,毕竟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几枚的武器,那样精度更高,攻击范围也更大些。一名军官给他带来了好消息:“将军,导弹攻击后,敌人的地面指挥部消失了。”

  斯潘加不敢贸然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他坐在原地,小心翼翼地等了一会儿,看到门外的联络军官又走了进来:

  “将军,侦察分队发现,他们的电台群又开始工作了,看来攻击并没有瘫痪他们的地面指挥。”

  “嗯,预料之内。”斯潘加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他向来都不迷信运气,不过至少在刚才,他还是感觉的自己非常的失望,上天似乎注定了这场战争不会有一个简单的结尾,他预感到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

  林淮生坐在仍然在燃烧的废墟外200米的地方,等着一名卫生员给他包扎头部。导弹爆炸时,他正在登高眺望,离得很远,只被弹片划破了头,外加听力暂时受到了一些影响。他不能相信,敌人真的用了一枚巡航导弹来要自己的命,当然对于情报分析人员出身的林淮生而言,他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真正的要害所在:敌人一直都知道他的指挥部在向哪里移动;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猜到自己防守的重点,那么他们真的会一沉不变地发起进攻吗?

  280卫星制导炸弹

  林淮生看到,黑暗中一辆巨大的坦克轮廓从眼前驶过,他一度疑心是印度坦克从哪里钻了进来,待近了细看,原来是一辆89式坦克歼击车绝尘而去,战车炮塔上密密麻麻地画着许多白色的坦克和步兵战车,似乎是某种击毁标志。

  “我操,不会是他们自己乱画的吧?”林淮生问道。这批过时的武器就是他建议上级运送到卡拉奇港的,当时为的是支持巴基斯坦将要面临的消耗战,他倒是从未想过这种武器能有这么高的交换比。

  “参谋长,不像是假的,整个下午我一直在机场南面负责联络,这几辆战车一共消灭了近一个连的T90,这是剩下的最后一辆了,车长是个大胡子。”一名士官说道。

  “最后一辆?也就是说,全都打光了?”林淮生喃喃道。

  刚刚机动到位的阿扎里德,正通过热像仪观察机场的动向。中国运输机降落带来的白色光芒遮蔽了他的视线,这些运输机的降落间隔正在减小,说明敌人的地面调度正在变得更有效率。这不是什么好消息,阿扎里德耐着性子等着这架运输机缓缓地落地,飞到西面他看不见的地方,观察镜内,远处的目标再次清晰起来。新旧两座机场间,混杂着大量的建筑,由五层的房屋和圆形的机堡构成,这些建筑正对自己的攻击路线,射界良好,如果那里有伏兵,且具有夜视能力,完全可以威胁到坦克薄弱的侧翼。不过他自信自己训练有素的部队可以迅速通过这一地区。如果一切顺利,整个攻击会在20分钟内,以自己的两路大军在跑道中央会师而告终,然后部队再越过两条跑道间的隔离区域,坦克的直射火力就可以攻击到那些还在顽强起降的运输机了,一旦掐断了巴基斯坦南部最后的运输走廊,战争的结局就大定下来了。

  “前锋部队的炮口对准前方,其余的对准3点钟。准备冲锋。”阿扎里德草草地布置了一下,然后等待着与总部进行通话。眼下斯潘加将军不可能给予什么援助,不过他希望自己攻击跑道时,空军能够给予一些强有力的支持。

  此刻,中国空军在奎达上空的制空权正在受到考验,2个小时内,辛格又调动了几个北方中队的苏30MKI,用于争夺制空权的战斗,虽然这些中队全都不满员,但是凭借极大的载弹量渐渐稳住阵脚,开始进一步地压缩中国空军控制的空域。

  一直徘回在边境地带的指挥机侦察到了敌机密集的调动,空地防御都在变得岌岌可危起来。指挥机将这个情况通报了地面指挥部,告诉林淮生敌人在空中的决心正在变得更大,已经查明的几个空军中队的呼号,都是属于防守北方邦的核心部队,如“狮子”、“三倍音速”和“犀牛”,而舍姆西的基地的起降能力已经透支,无法负担更多的战斗机起降了。

  林淮生要求指挥机,直接接通他与上级通话,他不停地在机场各个角落里转移,提防随时可能落到头上的炸弹,现在他最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援助,而头痛医头的办法显然是不可行的。

  在他仓促出发前,第二步的计划就一直在研究之中,他不知道关于扩大战斗规模的讨论结束了没有,既然战争已经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那么战争背后真正比拼的,就只有双方最高决策层的决心而已。现在看起来,卡汗和辛格已经从最初的惶恐中振作了起来,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胜利的气焰又开始渐渐燃烧起来,必须要给他们当头一盆冷水才行,然而这步棋并不在奎达。

  印度北方边界。4架米格21战斗机,紧贴着边界向西飞去,他们在锡亚琴冰川上空降低高度以避开北面的雷达监视。

  这些飞机升空不是为了参与对***堡的空袭。这些飞机升空,只是为了虚张声势,在大部分的苏30中队向南秘密转场以后,为了稳住这条空中防线,这样的虚张声势确实是必要的。

  中国侧的雷达一直在跟踪这些飞机的动向,发现边界后面的,只是些在平常退居二线的米格21,通常情况下,印度空军至少会在斯利那加以南保持一个中队的苏30,以及一架预警机,但是入夜以后,这些飞机都不见了,这与奎达前线传回来的信息是吻合的,敌人正在玩一手空城计。

  整个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经济政治中心的门户,也是一道屏障,斯潘加鉴于1962年的战争教训,在这一地区集结了印度陆军的5个集团军,大约40万人。这些部队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参与了争夺克什米尔以及***堡的进攻,大部分的都用于严防中国可能的进攻。印军还肆无忌惮地,在新占领的锡亚琴冰川地带,部署了大量的机动雷达站,用于监视中国领空,这些高原雷达抵消了阿克赛钦的海拔优势;对于中国空军在纵身地带的调动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林淮生所知道的第二部计划,就是在印度空军向南调动的时候,乘虚而入,拔除这些雷达站。

  勒克青河谷正北方,2架停留在空中的用途战斗机,一直在等候着空中指挥机的命令,而同时空中指挥机也还在等待决策者的决心。

  飞行员郑辉小心控制飞行,避免与周围几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靠得太近,他只能保持较低的高度,免得印度人的雷达发现自己。印军占领锡亚琴冰川,确实对中国空军在这一地带的调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好在这些机动雷达站部署的还不够严密,在很多方向都留有死角,这大概是因为印度的法制雷达抗风能力较弱,而无法占据几个居高临下的风口造成的。郑辉知道,不久前巴基斯坦一名王牌飞行员偷袭克什米尔上空的印度预警机,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

  郑辉调到新的部队,才只有短短几个星期,他原先接受过歼11BS型战斗机的训练使得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战机,不过眼下驾驶的这架飞机比歼11BS更先进,主要优势体现在地攻击能力上。郑辉没有太多的对地攻击经验,以往驾驶歼8II在投掷普通炸弹以及发射火箭弹的科目上,成绩差强人意,他觉得自己没有对地面准确射击的天分;不过新部队需要的是他对边界地形的熟悉,以及在山区隐蔽飞行的本事,似乎并不看重对地面打靶的成绩。

  上级告诉他,新式的卫星制导武器可以直接击中目标,甚至连激光照射的环节都不用操心。他不知道,空军已经装备了类似与美军联合攻击弹药(JDAM)的新式炸弹,因为北斗系统作为有源定位系统,会对卫星制导武器设计提出极大的考验,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美军在整个区域搞乱了GPS信号,似乎想给双方都出一些难题,但是总的看来给印度添的恶心要多得多,几个月以来,北斗定位系统在战争中的运作已经日臻成熟起来,除了常规的导航之外,一些新式卫星制导武器的使用,也终于被提到了前台,而着两架战机上挂载的,就是准备一试身手的卫星制导炸弹。

  眼看着印度第51中队的米格21编队耗尽航程向斯利那加转向,只留下了孤零零的雷达站。但是命令仍然没有下达。这架飞机的火控系统内存放着所有印度雷达的坐标资料,攻击简单的只需要按几个按钮。

  “洞两洞,按照原定计划……”指挥机终于说话了,但是关键时刻,电台停顿了几秒钟。

  “黄河,这里是洞两洞,信号不太清晰,请重复。”

  “命令已经下达,按照原定计划行动。”

  “明白。”郑辉平静地回答道。

  “输入攻击路线,攻击已经批准了。”他对后座的武器操作员说道。

  “明白。”

  事情当然不会真的只是按下几个按钮那么简单,空军还不具备区域外的攻击能力,所以尽量隐蔽地逼近敌人尤为重要,毕竟那些雷达站具有机动能力。总部的估算,在高海拔区域,雷达机动不会太快,这厮参照中国自己部署在类似区域的机动雷达得到的结论;不过郑辉心里另有打算,他必须将事情做到最完美,决不能辜负了这样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

  他压低飞机在漆黑的山峰下穿行,这片区域他了然于心,借助强大的导航能力,完全可以在夜间大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雷达告警装置没有什么反应,而印度米格编队一直在埋头回撤,这说明敌人确实没有察觉。印度部署在冰川上的雷达有一半部署在南侧,用来监视***堡,另一半在山脊上,指向中国方向。要全部摧毁这些雷达,如果调动其他部队,大约需要一个大队的兵力,而对于这种新式多用途歼击机而言,2架就足够了,这种战机的载弹量大约是歼11BS的2倍,作战效能则远超过2倍。

  飞机完全按照航径飞行,路线由惯导加卫星导航确定,待会儿的炸弹也将以同样的方式飞向目标。经过紧密的数据链协调,两架战机隔着几十公里,同时越过高山,出现在了印度雷达面前。印度雷达操作员,果真有些措手不及,他们看到战斗机平飞了几秒钟,然后掉头就跑,雷达并没有察觉到飞机投下的大量炸弹,正在靠着滑翔飞向各个目标。

  印度雷达兵猜到敌机一定投下了武器,随即采取关机办法,以防止反辐射导弹飞向天线。不过这样的措施显然不会有效果,卫星制导炸弹完全按照固定的路线和卫星信号修正飞行。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96/96486/521320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