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雷霆反击 > 第一百三七章

第一百三七章


  370等待潮汐

  林淮生站在山头看着潜艇留下的浅浅航迹最终消失了。印度人担心的显然已经不是抵抗问题了,他们的小分队在岸上恣意活动,应该正在寻找几个能够适合登陆舰或者通用登陆艇的登陆场。这样的侦察活动,肯定不只是这里一个地方进行,否则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撞见。不过,林淮生对这一带的水文资料和海滩坡度颇有一些了解,他知道印度海军剩下的三艘5600吨的马加尔级大型登陆舰吃水太深,很难在这条海岸边找到一个地方直接抢滩;唯一的办法是在远处使用吃水较浅的通用登陆艇装载车辆和人员,然后再行抢滩。这个过程会影响攻击的突然性,并且调度艰难,对于舍姆西的空军来说,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至于敌人会选在哪里登陆,林淮生不可能知道,不过他可以估算出攻击大约会在明天黎明时分,借着潮汐而来,登陆后的路线必然是包抄瓜达尔港,也就是说还有8个小时,无论如何,他必须提前找到余振东,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他。他觉得自己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就像一个及时出现的救世主一样,必然能够赶上这一仗再露一手。他知道余振东只有指挥部以下的一个架子,没有多少地面部队;话说回来,第一批登陆的印度部队,显然也不会有什么重装备,而自己的部队则是本地区唯一的重装部队,可以抓住时机,狠狠地敲打一下。

  空中响起轰鸣声,有喷气机自西向东飞过,一名警卫拉着林淮生躲闪,被他挣开,他仰起头向着遥远的西面——也就是伊朗的方向张望。可以看到,有2架双发战斗机贴着海岸线正在飞近,从飞机后部喷射出的火焰看,不像是从舍姆西飞来的歼11战斗机,也不是印度人的任何一种双发战机。飞机在他们头上盘旋转向,飞向了阿拉伯海的深处。林淮生心中不由一紧:这他妈的不是超级大黄蜂吗?几秒钟内,他心中的种种疑问翻覆着,沉淀着,进而有了一些头绪。他知道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假装中立,偷拉偏架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也许他们想要帮印度一把了?

  “毫无疑问,俾路支是阿曼湾的门户,兼伊朗的近邻,这次分离主义叛乱必然会使得美国在地缘格局上得分,他们捋胳膊出马也大有可能。”他心里想着,不过这件事还得等着恢复联络才能搞清楚。

  虽然奎达的大功率电台通过定向天线发射的信息,林的指挥车可以部分接受,但是由于地形以及部队转移的原因,一直无法进行完整的通讯,他现在急着要和找到炮兵上校,任何一架通信中继飞机飞到附近,就可以进行甚高频联络,但是始终未能如愿。

  “余振东,你到底躲到哪儿去了?快给老子出来。”他按捺不住骂道。

  林淮生尚在怒江训练部队的时候,余振东就已经参战,并成为了莫克兰岸战区的中方联络官,最初的任务是利用手上的一支无人机部队,为本地分散的岸防部队组建通讯网络和情报支持,后来也行使一部分炮兵以及岸防导弹部队的指挥职权,以阻遏印度在瓜达尔港可能进行的登陆。海岸的防御工作本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是巴军方错判了形势,认为在俾路支南方可以集结起一支预备队,用以反攻卡拉奇;于是打开武器库,向当地民兵组织分发了大量的武器,最终导致分离主义势力迅速强大,并发动了叛乱。现在美国人好像有插进了一只脚,该如何应对,林淮生缺少完整的信息,一时打不定注意。

  两架美制海军飞机消失后不久,天空中再次响起嗡嗡声,听上去动力远不如刚才的战机那么强劲,好像是避开美机风头后,从哪里慢悠悠绕出来了。

  “参谋长,好像是我们的无人机。”

  “嗯,我听着也像。”

  一名背着电台的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上高地:

  “参谋长,通讯恢复了。”

  显然林淮生刚才的判断没错,这是一架具备通讯中继能力的无人机。

  林淮生接过通话器,与指挥部的一名中国军官进行了简短的联络。对方告诉他,海滩地区落在美军航母警戒圈内了,无人机会很难不间断地为他的部队提供侦察和通讯支持。不过他们一直知道林淮生的位置。林淮生不耐烦地等着对方说完,然后告知他,敌人正在海岸上进行猖獗的侦察活动,印度舰队正在外海集结,随时可能发起登陆攻势,那名军官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一切尽在掌握中,不用担心。

  “海岸上连一挺机枪都没有,算什么一切尽在掌握?”

  林淮生急匆匆绕回到山下的陆军仓库。车队的加油工作差不多已经完成了。萨米正蹲在坦克的车灯下向亚希尼吹嘘着什么,林淮生走近的时候,两人已经变得有一些话不投机,互不买账了。他走过去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他想起有一些事要仔细问一下这个老飞行员,他中午时还在天上,也许能看到一些海面上的情况。

  “上校,你在天上时,能看到印度的舰队吗?”

  “当然看不到,不过可以随时感知到印度驱逐舰的远程警戒雷达,大约在150公里外。美国的海军预警机更远些。”

  “你能确定他们的距离?”林淮生有些不怎么相信,因为雷达告警器只是一个被动设备,似乎不具备测距能力

  “那当然。”上校有些得意地抱手靠在了亚希尼的坦克上,“我可以从雷达扫描的数据率做判断,在近距离内,他们会使用更高转速的搜索雷达,每分钟至少扫描45次,150公里外么,低转速的警戒雷达每分钟6到8转,预警机的情况当然也不难判断。你们陆军很少需要应付立体战场的威胁,不容易理解这些。”上校说着,得意地瞄了一眼上士亚希尼。

  “我刚才在海边看到了2架美国舰载机。”林淮生接着问道。

  “没什么奇怪的,今天早上,美国海军飞机开始试探伊朗的防空系统,他们从阿曼湾起飞,侵入伊朗,接着横穿我国的领空,然后回到航母上。实际上他们肯定也在试探我们的空军,不过上级认为这种挑衅不必理会,毕竟他们也驱逐靠近警戒圈的印度飞机。对了,我忘了告诉你,我还击落过一架美国“蝰蛇”中队的F16,就在阿富汗边境地带。”萨米说着说着岔开了话题。

  “你怎么没告诉我这件事?”林淮生不满道。

  “你又没问我?”萨米反问道。

  林淮生可以猜到,整件事情中,美印都存在着一定的默契,印度舰队缺乏防空能力,现在他们背靠美航母编队,于是有了在近海集结的底气。他不相信美国会直接插手进来,不过他们走的太近显然也束缚住了舍姆西空军的手脚,显然这就是上级放弃利用舍姆西的空军,对越靠越近的印度舰队进行打击的原因。另外,部署在舍姆西基地的歼轰7部队是对等威慑的重要砝码,美国飞机假装中立常来常往,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40公里外的图尔伯德,炮兵上校余振东刚刚从野战指挥车,搬到了坚固的地下指挥部,他现在通过一辆通讯车,全盘控制着整条战线。

  城市周围的枪炮声一直没有停止,余振东可以从爆炸声中听出敌人使用了中等口径的迫击炮,打得毫无准头,就像是只是一群散兵游勇,想冲进市内进行抢劫。

  余振东早就通过联络军官,调动了巴基斯坦的一个营到城市外围清剿这股叛军,但是打了半天也没有听到敌军远去。他知道,敌人即将展开登陆,因为缺乏载具,攻势不会太强,不过附近的叛军可能会突然冒出来配合一下。他手上现有的主要兵力是岸防导弹部队和炮兵部队,并不适合对游击队的反击。只有无人机正沿着海岸线不断地飞行进行侦察,已经探测到了海面上密集无线电信号和海岸边大量鬼鬼祟祟的电台,各种迹象都表明一场里应外合的登陆战已经迫在眉睫了。美海军的突然插手,加剧了局面的复杂性,不过他判断实际威胁并不大,舍姆西的空军礼让美军三分,除了政治上的考虑,更大的目的只是为了示敌以弱,好让海上的印度舰队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起来。对于大量毫无经验的巴基斯坦新飞行员而言,群集的目标更容易找到一些。

  不过,即使空军不起作用,余振东也已经准备了好了另一套反击的方案。一个月前,他就已经接管了巴基斯坦海军人员逃离时,散落在瓜达尔附近的几座机动岸舰导弹发射系统和不少C802导弹,他很有先见之明的对导弹进行了维护。从敌人特种部队笨拙而又盲目的行动看,他们好像并不知道这些武器的存在。目前这些导弹正处于完全静默状态,只等敌人舰队靠近就展开攻击。入夜以来,他的电子侦察部队,也已经可以测量到了敌人舰队正在瓜达尔港正南靠拢,即使不用雷达也不难判明目标方位了。

  371再等一等

  至于远道而来的林淮生的那支机械化部队该怎么运用,余振东还没有想好,也不认为能起什么神奇的作用。他心里明白,一旦敌军登陆成功,败局就差不多定下了,国内对他的要求不高,第一是找到林淮生并送到奎达,第二是尽量拖住印度部队几天,让舍姆西的空军部队得以完整后撤到白沙瓦,仅此而已。

  如林淮生所预料,远处的印度海军正在慢慢靠拢等候着拂晓时分的潮汐。不过林淮生没有预料到的是,经过几天的缜密侦察和测量,印度海军陆战队的侦察部队已经发现了几处水深可以满足大型登陆舰抢滩条件的区域,而且全无防守。当然这些吃水较浅的海滩,对于5600吨的马尔加级坦克登陆舰来说,无法满载靠近,必须做出一些牺牲。此刻三艘登陆舰中最新的埃拉瓦特号正在远海,悄悄地实施卸载装备的作业,它预备将多余的人员装备调配到其它舰上,而通用登陆舰则留在海上。黎明时分,这艘登陆舰就将在瓜达尔以东5公里的登陆场实施抢滩。登陆规模为一个装甲战斗群,由4辆坦克,和大约40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兵工程组成,这些士兵将在2000名本地武装人员和传奇般的查拉比上尉的特种部队配合下,从侧翼攻击瓜达尔港,占领重要的港口设施。而随后赶到的大队人马就可以借助这个港口源源不断地卸载了。预料只要站住了脚,中巴部队就很难翻盘了。

  作为战役准备阶段的最主要工作,情报局和陆军特种部队派出的侦察、破坏小组,早已随同难民,混进了瓜达尔港,印度军方现在很清楚瓜达尔港附近没有什么正规兵力,只有一支大约士气低落,人数不足800人的陆军部队和人数更少的工兵存在;当然工兵的存显然是为了在破坏港口设施,这一点倒是让印度军方有些忌惮。为了防止巴军过早动手炸毁港口,印度情报局与中情局联手,以保卫家园为口号,煽动本地民兵进行起几次“起义”;尽管这些本地武装不久以前,还在为了抵制中国势力,而通过恐怖方式袭击港口建设,现在换了个花样,他们突然又站在了保卫港口的行列中。

  就国防部按照辛格旨意,仓促制定的登陆计划而言,尽管有一些情报上的优势,其实并没有什么胜算,主要问题仍然在于印度海空军无力夺取伊朗边界区域的制空权;不过辛格敢于发动这次登陆战的底气在于,美国已经在私下允诺给与印度登陆一系列的帮助,交换条件是俾路支省独立后,印度军队必须撤出该省,由美国重新接收舍姆西基地,以夹击伊朗,经过痛苦的考虑之后,卡汗总理答应了这项要求,这也就是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与卡尔文森号出现在阿拉伯海的原因,这两艘航母的航空兵实力差不多是舍姆西中国空军的4倍,占据绝对的优势,足以达到威慑目的了。

  此刻,—70号航母战斗群,以监视伊朗核计划的名义,已经到达了阿曼海岸以东,其警戒圈延伸到了巴基斯坦内陆,轻而易举地重新制定了交战规则。美海军战机不断滋扰伊朗海岸,在返航过程中故意深入巴内陆,侦察瓜达尔港以北纵深地区的部署。即使美国没有通过外交途径正式知会任何一方,参战各方的空军还是一致选择远离美航母划定的500海里警戒圈。这使得防空能力孱弱的印度海军,得以背靠美国在海面上集结起一支由近七十艘大大小小的舰船组成的船队,其中甚至包括了大量装载车辆的普通滚装船——在辛格看来,瓜达尔的深水港已经唾手可得了。

  余振东被孤立在西南一隅,国内没有多余的装备可以调配给他,甚至舍姆西的空中支援也断绝了(当然印度空军也不来烦他)。他是个精明人,早就预见到了可能的战事,所以一个月前,就开始收集巴军逃跑时留下的残缺设备,并向国内要求一些人员和零备件上的支援,以接管并修理一些武器。

  12小时前,美海军的电子战飞机开始实施软杀伤,基本瘫痪了前沿的无线电通信和搜索雷达站,好在C802导弹也并不完全依赖远程搜索雷达,实际上这种导弹也可以根据指挥员对敌近海舰队靠近时间的判断,在其抵近时,进行盲目的扇形攻击。印度船队相当庞大,绵延几十海里,总会几艘掉进导弹制导雷达的搜索范围内;如果考虑到敌舰队的集结地区多半会在瓜达尔以南四十海里的区域内,这种方式就更加具可行性。为此余振东还特别制定了几种对策,其一是利用侦察无人机在高空进行无线电侧向,跟踪近海的印度舰队,以判明其大致的集结地。其次是修好的机动导弹发射车以及雷达车,机动跟踪敌船队,同时防止美军卫星的侦察。最后,若是所有的侦察手段全部失效,在判断的敌人发起登陆的时间和地点(瓜达尔港正南),使用密集发射的方式,将所有导弹以扇形一次性都打出去,如果能打中,一定会在战争史上留下一段奇谈。

  深夜时分,一支岸防导弹车队正在崎岖的海岸公路上行驶。在议论满月照耀下,车队缓缓摸黑前行,指挥官邱容成已经下达了严格管制了车队的照明。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措施并不充分,时常飞到头顶的美国飞机并不是唯一的威胁,通风报信的本地人才是更大的隐患。他来到这里快一个月了,眼见了不少被本地人破坏的武器设备和发射阵地,知道后面一定有对手情报人员指点。他在接受破损装备时发现,很多雷达桁架下方的检修口被拆毁,发射机与天线之间的馈线系统被完整破坏,这种老练的破坏,简练到只需要一把螺丝刀就能完成,不像是一伙儿只想拆几个贵金属零件,拿去买钱的草寇的行为。这样破坏表面上微不足道,但是其伤害不亚于将阵地拆一个稀巴烂。敌人损毁的无一不是最要紧的零件。要恢复其作用,就要耗费大量的工时,邱容成差不多就是这么做的,他就带着那么几个人,不断地从另一部破坏更甚的设备上找到一个有用的总成更换到还有救的设备上;一个月下来,竟然慢慢积攒起了一些反击的力量。今天到了真正反击的时刻了,他知道任务艰巨,发射机会只有一两次,雷达开机的时间也许只有几分钟,搜索到目标的机会很可能为零。

  这支庞大的车队由8辆发射车、2辆雷达制导车以及若干电源车、指挥车组成,从构成看远远大于一般的营一级发射单位,算是一支加强型的部队,主要装备都是邱荣成从国内来到这里以后,历尽千辛万苦从丢弃的岸防阵地上收集、拼凑起来来的,由于自检流程严重地省略,能不能全部打出去,他也不知道,毕竟有一些精巧的破坏是肉眼看不出来的。导弹车队后面还随行着一支几百人的巴基斯坦陆军部队,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叛军游击队。

  从各方面汇集的情报汇总来看,敌人的登陆会在黎明时分,如果考虑到今天的满月所带来的大潮因素,这几乎是印度人必然会选择的时机。而美海军咆哮者干扰机的出动也大大频繁起来,较之昨天增加了整三倍,似乎也从侧面反映了形势已经迫在眉睫。邱容成的通讯员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设备,就能知道咆哮者就在附近,最近2个小时,车队与指挥部的所有联络已经完全被阻断了。这种全频段的干扰,不可能在防区外进行,必然就在海岸附近。

  通讯阻断是预料中的事,邱荣成最担心的还不时这些;他最担心的,还是最后时刻雷达的作用也会被这些咆哮者减到最低,这些雷达都属于90年代的普通外贸产品,抗干扰性能如何,他心知肚明。如今车队距离预设的阵地只有一小时的车程,他的心里也在七上八下,他对余振东制定的扇形齐射的计划异常反感,完全不像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应该说出来的话。也许他们炮兵脑子里的战争形态就是毁伤概率,而非绝对的精度;无论如何,这不是导弹部队应该有的态度,导弹部队从来不会认为盲目大的打击,也算是一种“打击”。不过邱容成必须承认,余振东对他说过的话里,至少有一句是对的:如果敌人攻占了港口、并实施了兵力集结,而这些岸防导弹还没有全部发射出去的话,那么它们就是废铁一堆。

  指挥车内的通讯员,一直在一片嘈杂的背景噪音中企图捕捉到一点儿信号,敌舰队应该已经离得很近了,按照指挥部委托指挥的约定,此刻舍姆西的侦察机以及余振东的无人机应该已经拼死起飞,进行侦察了;但是如果通讯不畅,即使找到了海上目标,一切也都是枉然。

  “有消息吗?”他忍不住问道。

  “入夜后就没有恢复过联络。”通讯员说道,“印度人要是躲在这片干扰区里进行偷袭,可真是要命。是不是先用雷达搜索海面,做到心中有数?”

  “不行。一旦开机必然会立即招致干扰,甚至是硬打击,开机时间很宝贵,也许只有几个周期,所以必须留到最后,现在还没有开始涨潮,还是等一等。”

  “要是他们现在就已经发起登陆了呢?用轻型船只直接攻击港口?”

  “沉住气。余振东判断在黎明时分,我看也差不多。你看,”他透过从指挥车窗户指了指,“瓜达尔港那边还很安静,我预计攻击前,那里的间谍会先闹一闹的。”

  车队缓缓驶入预设的阵地,按照预定的计划,8辆导弹车按照间隔20°的扇形排列开,一辆雷达车行驶到了扇形阵地的后方,另一辆行驶到附近的制高点上。这里实际上没有永备工事,只是海岸公路旁的一片平整的山地,好在这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对于雷达搜索而言倒是占一些便宜。

  邱容成走下指挥车,在秋风中慢慢走到悬崖边上,下面连绵几十公里的海滩上已经有人点起了好不少篝火,这些篝火或近或远,忽明忽暗,就像是一条透亮走廊一样。显然,这是这一带的内奸为印度海军所做的导航标志。

  “看上去他们马上就会在全海岸展开小股部队的试探性登陆,我怕跟着我们的巴基斯坦部队会不战而溃。”一名副手感叹道。

  “你也应该看到好的一面,这说明美军的无差别干扰,对他们同样也起作用。”邱容成竟然还有兴致能找到一些干扰带来的优点。

  “是不是进行发射前准备,把雷达车调平?”

  “先不急,等等再说。”

  邱容成很清楚,过早进行发射前准备会使得处于阵地核心位置雷达车丧失紧急机动能力,万一有状况可能跑都跑不了,尽管他有2辆雷达车,但是他还得等一等。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96/96486/521324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