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雷霆反击 > 第二百七七章

第二百七七章


  675拼死逃跑

  罗尔回头看了一眼雪山山坡上燃烧的残骸,他没有时间多感慨,立即转头操纵飞机,避开迫近的山势。

  这批米格29原本为海军订购,想定的作战环境是卡拉奇以西的莫克兰海岸山脉地区,所以具备一定的地形回避飞行能力,不过地形回避不等于防空阵地回避,尤其那些没有使用雷达,单纯利用光学瞄准的快炮,它们开火没有预警,双方都靠势力发现目标,相对而言,飞机是一个轰鸣着移动的大目标,自然更容易被发现;这些小口径武器未必能抓住编队中的第一第二架,但是通常可以在后面几架飞机附近形成密集的火网,这倒也不是罗尔思虑不周,实在是这样险恶的地区让人防不胜防。他相信以中国军队的信息化能力,自己的行踪已经被空中的战斗机大致掌握,很快就会有新的麻烦出现,他当然不能全程紧贴雪山飞行,那样燃料不足以维持编队飞到印度军队在北方邦控制的机场。在他的计划中,一共有7处机场备选,能够降落到稍微纵深地带的,防卫完备的机场当然最理想,省得飞机一落地,中国人的巡航导弹就紧跟着打过来,不过以目前的形势看,挑三拣四的余地正在减少。

  罗尔中校迅速在显示器上,按下导航选择,将计划中的几处距离太大,不适合燃油状况的纵深机场去掉,这样只剩下了北方邦的坎普尔机场以及巴雷利可以降落,当然也可以在新德里国际机场降落,但是那里在中国军队的一部S400系统的攻击范围内,并且中国军队在昌迪加尔部署了战斗机,可能起飞拦截自己,所以只有迫不得已才能选择那里。

  在排除了大部分路线后,HUD上形成了新的目标行经转弯指示,这是他出发前制定的飞向巴雷利曲折的航线,可以每一个提醒转弯航径点信息出现在了HUD上,他的挂在腿上的膝板上写着各条线路的要点,现在也用不着了。

  “小伙子们,都紧跟着我,当心每一个山口。他们射击前,未必会有告警器警告。”

  罗尔意识到编队拖得过长容易被对方小口径武器袭击,现在每一个山口高炮群都可能提前得到了情报,在那里张网等待,但是他知道一般指挥仪的反应速度有限,如果自己一下子冲到跟前,他们很可能来不及测距以及开火,至少不会打得很准。

  “中队长,敌人的空军会来拦截吗?”

  “肯定会来的,这会儿已经在路上了。别怕,只要不被预警机看到,他们很难找到我们。”

  他眼力很好,远远看到前面山上的绿色的高射炮正转向自己,他很熟悉这种中国人最常用的35毫米火炮,这些炮从行军状态展开4个轮子后,就如同一座生了根的堡垒,他们支援了巴基斯坦大量的此类武器。他立即狠推节流阀,毫不顾忌加力燃烧消耗掉的燃料,如果冲不过去,剩下多少油液毫无意义。

  “加油门俯冲。躲开前面敌人火网。”

  他多次与这种炮纠缠过,知道每个要地只要部署上1、2门,就可能构成巨大的威胁,它们发射的弹药具备定时近炸的能力,大部分情况下,比那些7管30毫米快炮密布的弹幕更加的可怕。可以看到,敌人正在转向这里,如果飞机上有火箭巢可以抢先发射一气,压制敌人锐气,不过没有,只能硬着头皮和敌人的指挥官比比速度。

  他看到火光向自己飞舞,但是被甩到了上面,后方一阵连绵炫目的爆炸,测距相当准确,可惜都没擦到自己的边。

  出于某种目的,敌人将火炮部署在了较高的地区,这使得他们缺乏俯角,但是中校不敢造次,也许他们会在较低的地方部署几门同类火炮作为补充。

  一个月前,这里的所有山口还是印度人陆军的底盘,但是经过一边到的空袭和炮击之后,缺乏火力支援印度军队被迫让出了这一带,中国军队在这里部署防空火力大概为了保护他们飞向昌迪加尔的航线,当然也截断了自己后撤的退路。

  后续两架米格29紧跟着中队长,躲过了高山上的火网,他们不知道那些牵引式的35毫米高射炮是怎么部署到山上的,也许是分解后用直升机吊上去的。3架飞机紧贴着山下河谷地带飞行,很快甩掉了后面的火网,这才拉起一些,罗尔回头看时,看到2号机扔掉机腹下的油箱,显然他加力燃烧的时间太长,航程看来紧巴巴了。

  从敌人占领的列城前方突过去,显然是一个糟糕的计划,中国军队为了防备他们的空中运输线,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防空武器;但是这里有罗尔最最看重的一点,就是两边的雪山,如果直接穿越旁遮普,路程会近很多,爱的你是就很难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了。在他制定计划前,很好地分析到了敌人的防空火力部署,他估计到中国人会将防空火力尽量部署在了高的地方,而疏忽了较低的地区,显然是为了更有利于防卫运输线。当然能不能逃走,还得看运气,撞上山的可能性时刻都存在,飞行员在雪山中穿行,有时候会被皑皑白雪晃到眼,无法分辨实际距离。

  雷达告警器适时闪烁起来,这代表米格29后方6点钟位置有一架战斗机在进行扫描,至于有没有看到,谁也不知道。

  “中队长,好像有敌机,他们下来我们就要吃亏了。”

  “别紧张,他们未必看到我们。”

  罗尔冷静提醒道,显然现在不是跃出山头和敌人拼命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敌人雷达会被复杂地形的杂波干扰到,未必能识别出目标,自己仍然可以躲藏在山中向东方艰难地前行,如果敌人雷达锁定自己,会有明显的特征。当然,他相信敌人最终可能会找到自己,他希望至少逃出列城周边100公里,以防那里的红旗9防空系统攻击自己。

  “三叉戟3号,你得注意留意后方,别让他们偷偷摸近。”

  “明白了中队长。”

  显然罗尔最担心的还是后面,这样拖在后面的3号机的任务变得吃紧,他不光要注意前方突然冒出来的敌人火力,还必须不时回头提防敌人的攻击,有经验的飞行员未必会完全倚重雷达来发起攻击,尽管雷达锁定目标很容易,还可以同步通过数据链将目标数据传递到附近的每一架战机上,但是老家伙们则很喜欢偷偷跟上来,在没有测距的情况下开火。

  3号米格29必须飞得高一些,以避开2号机的发动机后方的气流,同时还得盯着附近的雪山,地形回避告警会提示危险,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支持中队长的命令,他必须每隔十多秒回头看一眼,以确定敌人没有偷偷从6点钟方向的各个高度接近,米格29的垂尾有时候是个麻烦,它多少遮挡一些视野,所以回头时还得改变一些姿态才行。

  飞行员不自觉地升高了一些高度,这使得他几乎和雪山山脊持平,如果有一架预警机在北方通常高度平飞的话,有可能会看到快速移动的战斗机。

  3架三叉戟中队硕果仅存的战斗机再次遭遇到了雷达扫描,似乎合乎机械扫描雷达天线转动的周期,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敌人没有发现自己?罗尔当然不敢做这样的判断,敌人或许可以看到这里的编队,但是他们只是不打算立即下视下射的方式发射导弹。

  宋宁驾机从云层中钻出来,小心搜索下方敌人飞过留下的痕迹,他提醒僚机赵林继续留在12000米高度上用雷达扫描,同时与其他飞机与预警机保持联络,敌人低飞跑不快,总会露出一些马脚来。

  他与赵林双机奉命从白沙外经新疆机场转场,最后降落到昌迪加尔机场,顺路为运输机提供一些保护,没想到起飞后赶上敌人突围,高空中的另一架苏27战斗机刚才看到了目标,但是随后目标躲在杂波里消失了。宋宁一直小心利用云层隐蔽自己,他知道飞机会在空中留下清晰的尾迹,会先被下面的敌人看到,这样猎人和猎手的位置,随时可能互换。

  “黄河,北方军区的米格29有没有更换过机体颜色?”

  他想起一件事,于是追问起预警机,这场遭遇战没有战斗前的简报会,他甚至不知道敌人的颜色。

  “根据可靠情报,还是海军蓝色伪装,在雪线上应该很显眼。”

  “好的,感谢你们的情报。”

  他在刚才苏27定位敌人的位置以东80公里看到了奇怪的云层,像是一道自西向东连贯冷凝尾迹,当然也不能排除是山边上升水汽形成的一般性云雾,他决定飞过去看看。

  “赵林,我发现一些踪迹了。你降低高度跟过来,在我后方2公里掩护,”

  “明白。”

  赵林的语气颇为兴奋,实际上他的伤刚刚好,医生只是同意他参加一次转场飞行,而不是战斗,不过赶上了,自然要不能退缩,尤其他现在已经是全军有名的王牌了。

  这是他负伤在本次战争中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在马卡尔机场的机库外面,当时他叉着腰观看印度巡航导弹攻击跑道,350米外的爆炸崩裂出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腿。那时候,他还从未见识过任何战争,并且中国也并未参战,所以他自以为所有的伤害会远离自己,否则就是违反国际法。当然这种幼稚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看法很快被现实纠正过来,代价是在白沙瓦陆军医院躺了几个星期。与第一次受伤不同,他的第二次受伤含金量颇高,是在耗尽燃油追击一架F22战斗机后,弃机跳伞后留下的,这次负伤的是右腿。

  对于赵林来说,他注定在某个方面超越宋宁甚至萨米了,萨米从未击落过隐形机,而宋宁击落了一架含金量不高的F35,当这架F35转向海边逃走时,它对于5点钟方位追击的宋宁而言,实际上是不隐形的;而赵林的打下的是一架F22,尽管1分钟后又有一架F22被击落,但是那已经第二架了,其价值与首开纪录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宋宁很快就嗅到了敌机的气味,他打开光电雷达进行被动扫描,很快发现了一个红外辐射源,辐射源转过山头不见了,不过找到它们只是时间问题。

  “黄河,敌机有几架?”

  “地面防空部队说看到3架,击落了一架。”

  “就是说2架?”

  “应该是这样吧?”

  预警机不确定地说道,这个数字与苏27在高空中看到的目标数倒是一致的。

  宋宁小心控制飞行,有赵林在后方掩护,他可以仔细搜索前方,而不必一直提防四周的情况。

  战斗机迅速飞到刚才敌机消失的区域,他用肉眼看到了一架灰白相间的米格29迅速在雪线以上移动,并不是什么海军蓝,看起来敌人在地下机堡里也没闲着,对飞机颜色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些新的伪装色很适合这一带山区,如果它再低几百米,凭着与岩石和砾石的颜色掩护,自己未必能第一时间看到。

  他用IRST悄悄扫描目标,没有使用共轴激光测距,以免惊动敌人,他目测估算,距离在8公里外,势必在靠近些才能攻击,同时他还留心搜索其余目标,但是一时间没有看到。

  毫无来由,那架米格29UPG突然拉了起来,突破山脊高度的同时,被远处的预警机发现,同一时间宋宁垂直显示器上可以看到闪烁的目标位置了,当然是数据链的功劳,不过这些都嫌多余了,他的偷袭破功了。也许敌人打算在5到6公里外做一个筋斗,然后拉开架势反击,或者在地形干扰外的较高高度进行一次机动摆脱。

  “轮到你了。”

  宋宁大喊一声,继续保持跟踪,这会儿他的红外格斗弹正在冷却,无法转换中距弹,不过赵林可以做一次攻击。

  赵林的雷达立即锁定垂直拉起的敌机,距离不到10公里,非常理想的中距弹攻击距离,实际上,中距弹的命中率还是在视距内稍高些,距离远了,这些导弹很容易在一两次中等过载转弯后被甩掉。

  2枚中距弹先后发射出去,直奔那架米格29,宋宁放弃攻击,一头扎下山谷,以免导弹主动雷达开机后出现识别问题飞向自己,当然同时他必须提防另一架米格29。

  罗尔中校听到了电台里队员的呼救,迅速回转过来,转弯过程中丢掉了机翼下的2个油箱,保留了机腹下的那个,这个油箱对滚转和加速都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他权衡再三,没有扔掉它以及里面还剩下的1100升燃油。

  宋宁立即注意到了雪山上移动的亮点,这是战斗机启动加力后的火光,不是一个而是2个,显然今天指挥机对情报的掌握始终是有失误的。他抬起头,看到2枚中距弹从上方飞过,以一个异常紧凑的转弯,飞向已经被漫天曳光弹遮挡住的目标。从导弹的转向的泼辣程度,可以看出目标摆脱的转弯时拼了命了。

  676罗尔的报复

  立即有一枚SD10被箔条晃了一下,错过了目标,另一枚导弹则在米格29附近爆炸,掀掉了米格29一边垂尾和平尾,飞机失去稳定,螺旋下坠。飞行员及时弹射出来,在飞机一头撞到雪山时,降落伞也打开了。

  这期间,宋宁前方的一架米格29在8公里外发射了导弹,导弹飞离挂架的闪光被宋宁肉眼捕捉到,预警机在导弹转弯时也看到了它并发出警告。

  宋宁没有察觉到对手短促使用了雷达,实际上这会儿那架米格29已经处于爬升脱离状态,显然是用头盔在“允许误差”的未锁定情况下,引导2枚红外制导导弹飞向自己。稳妥起见,他只能转弯放弃攻击,在这样远的距离上,R73的导引头没有截获自己的可能性,除非自己真的傻乎乎直飞过去,撞到他的导引头探测范围内。

  他预料对手会虚晃一招然后逃走,果然那2架米格29感知到了北方预警机后,又转向下方逃走,这意味着宋宁可以很从容地从较高地空域再次追上他们,他的燃油当然是足够的,在200公里外,还有一架加油机可以很容易地找到。

  这次歼10编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使用雷达不停地扫描山谷,给敌人施加无形的压力,宋宁知道,敌人的机舱内会不停地告警,如果敌人惊慌失措,就会出错,直接撞到山上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而前方——他根据数据链信息知道,有一个两山间的缺口,那里是列城附近的防空火力可能看到,并打到对方的机会,预警机提醒他别太靠近,只需保持扫描即可。他当然不想让机会让给陆军,不过眼下他还是服从保持距离的好,一旦陷入混乱,满天乱飞的导弹的误伤可能随时存在。

  一辆履带底盘的红旗17近程导弹发射车,已经完全掌握了2架米格29的位置,它不必通过自己顶部的战场监视雷达来搜索目标,而是通过指挥机的数据指示,掌握敌机来犯的方向,当然预警机的目标位置更新,其实是通过宋宁机载雷达的连续扫描获得的。

  数据链使得整个战场上的各个节点连城了一体,发挥出最大效能,所有系统都有条不紊地将火力瞄准两眼一抹黑的印度飞行员。相对来说,罗尔和他的战友们可以依靠的,只有直觉和第一时间的反应,当然他可以从导航地图上看到地形,能大致判断出那里可能会有一些火力瞄准自己。

  根据北方集团军群一向不太准确的情报,中国人在列城附近部署了一套红旗16或者红旗9系统,对付这些系统,他必须尽量的飞得低一些,这些武器的发射阵地只能部署在平坦地区,这会大大限制它们的雷达搜索低空目标的效能,至于这一带有没有其余的近防导弹?显然是有的,但是罗尔就顾不上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线,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冲过去了,如果他知道从旁遮普突围的4架米格21以及2架美洲虎已经全部被地空导弹击落了,应该庆幸自己选择的这条横穿山区的路线,这条路线至少不会让他有一线逃出去的机会。

  “当心阿克赛钦的雷达,还有列城河谷地带的。”

  罗尔提醒他最后的僚机飞行员,根据10天前的情报,阿克赛钦有一部部署在4500米高度的雷达,那些雷达现在是否还在那里,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在他的北方有一架预警机,它应该不会闲着,一定会招来更多的战斗机从南方或者北方围堵自己,中国人在这条运输线附近随时都有不少护航战斗机可以扑向自己。

  “中队长,我们甩不掉后面的那架中国战斗机,他一直就在6点钟扫描,马上会抓住一次开火机会。”

  “保持飞行稳定,敌人无法锁定我们,就别管他。”

  2架飞机一前一后在雪山间飞行,不再对宋宁以及赵林的雷达扫描做出剧烈反应,似乎决心听天由命了。

  米格29编队大致沿着几天前,戈亚的老鹰中队突破的方向反着飞行,当时戈亚被中国隐形机追赶,情急之下他选择向斯利纳加的印度防空阵地逃跑,不过敌人仍然抢先一步将其击落,至始至终,斯利纳加的紫菀阵地只看到戈亚的苏30MKI战机,以及2枚突然冒出来击落戈亚战机的导弹,在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刻,中国人露得这一手,确实大大动摇了那些假装中立,实则随时准备参与进来的一些印度准盟国的决心。

  红旗17发射车内,2架米格29的位置更新时断时续,不过这些信息已经足够指挥员将制导雷达对准它们即将冒出来的地方,对他来说只有一次不到10秒钟的机会,发射2到4枚导弹攻击这两个目标,对于这部近程防御系统发射的点火时间极短的导弹而言,攻击从前方一掠而过的目标。红旗17不是用来对付这种从侧面一掠而过的高机动目标的,射程问道导致其攻击窗口短暂,很不容易把握住。

  导弹将通过指令飞向目标,然后在尽量近的范围内爆炸,能不能打中,得看印度飞行员的运气,如果他们提前发现并作出机动,很容易避开导弹。

  显示器上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骤然出现,随后是第二个,雷达立即完成了跟踪,第一步完美无缺,指挥员将手放到发射按钮上,他决定再等2秒钟,等待目标继续靠近。

  罗尔注意到了新出现的告警声,它从提醒被扫描立即提升到了最高等级的被锁定威胁,没有周期扫描的警戒雷达出现,但是一下子冒出了一部牢牢盯住目标的制导雷达。他向北方望去,那边静悄悄的,没有看到任何导弹升空的动静,他知道现在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但是后方500米的2号机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做滚筒试图摆脱雷达了,但是无论是机动还是箔条,都无法摆脱那部相控阵雷达,它的距离一定非常得近。

  “沉着些,保持住速度。”

  罗尔提醒道,目前他们没有任何的高度,如果再盲目机动丧失掉速度,那么敌人一旦真的发起攻击,那就连最后一搏的本钱都没有了。他当然知道雷达锁定未必就是达成了开火条件,尤其在这样广袤的地区,或许敌人的发射阵地远在50公里外。

  在他们飞到这个豁口之后,耳边就不停地响着几种声音,提醒地形回避的滴滴声,这个声音告诉他飞行路线上的起伏需要转弯,一个轻柔的女声不停地告诉他有一架战斗机正在6点钟位置扫描,同一个女声还告诉他另一部地面防空系统已经锁定了他。

  从苏联时代开始,这些飞机上总是用女声来提醒飞行员各种致命的威胁,这是俄制武器少数人性化的设计之一(至少设计师是这么想的),飞行员们会觉得,这个告警系统至少比米格23复杂混乱的仪表要可爱一些,但是也有限。实际上,谁都不喜欢这个冰冷无情感的声音出现,不管是用俄语还是印地语言,因为她听上去就像一个急着想守寡的娘们儿在不停地提醒你,你马上要完蛋了。

  “注意地空导弹……注意地空导弹,9点钟……。”

  罗尔不得不将左手暂时从节流阀上放开,去关掉那个声音。这期间,他看到了在夕阳照耀下耀眼的北方雪坡上,腾起了淡淡的烟雾,这显然不是什么红旗9导弹,因为推进的火焰看上去不够强劲,他无从判断距离,但是一定不会太远。

  “它们来了,立即摆脱。”

  他喊叫着拉起战斗机,看着2个黑点向自己扑过来,没有看到导弹的尾部火光,显然它们短暂的点火已经结束了。他知道如果自己沉着,就可以在3到4秒钟内干净利索地解决问题。他丢掉最后的机腹下油箱以及剩余的300升燃油,翻滚着向下,然后加力拉起来。2枚导弹亦步亦趋,跟着下沉;然后,不出预料地拉升不起来了。

  一枚导弹在米格29下方50米爆炸,可能有一些破片击中了飞机,但是战斗机大致无碍,另一枚击中了下坠的副油箱。

  罗尔知道自己再次过关了,但是回头时,没有看到2号机。

  “呼叫三叉戟2号,”他两面回头,想找二号机,但是没有看到,也没有得到回复,“呼叫2号机。”

  他冒着敌人发起第二次攻击的威胁做了一个滚筒查看地面,看到了一滩正在爆炸的残骸,没错,是一架米格29,在残骸附近没有看到飘落的降落伞。

  罗尔心中一阵绞痛,他的中队彻底完蛋了,如果他有几枚炸弹或者火箭,他会毫不犹豫地飞向那部发射系统拼命,但是那部近程系统不理会愤怒的队长的心情,再次发起攻击,这次在射程上更加的勉强,罗尔推了一把加力,看着2个黑点从9点钟落到7点钟,然后动能不支掉落下去。。

  那些导弹加速短暂,攻击范围有限,总是很容易摆脱,但是前提是不能慌乱,如果做了错误的动作,还不如保持原航线直接加速来的更有用,它们总是在刹那间迫近,很容易飞行员出错;2号机也许就是犯了某个错误。

  实际上,从2号机在几百公里外丢掉油箱的一刻起,罗尔就隐约意识到他很难完成本次任务,至少航程上已经不太够了。

  此刻,宋宁很容易地捕捉到了目标,他迅速发射了2枚中距弹发起攻击,但是导弹主动雷达还未来得及开机,制导雷达就失去了目标。敌机反应很好,在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清楚判断了形势,利用地形暂时避开了歼10的跟踪,当它再次出现时,导弹已经错过目标飞到前面去了。

  “宋团长,你们按照原计划,转向南方保护航线,”预警机内一名少将指示道,“这个目标让其他单位来。”

  宋宁立即掉头放弃攻击,他不是萨米那样争强好胜的人,服从命令总是第一位的。从显示器上,可以看到几架歼11正在阿里地区上空赶来,准备拦截那架米格29,但是那架米格29再次消失不见了。显然让宋宁提前转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失误,因为预警机自己的雷达大部分时间都看不到这架很善于钻山沟的敌机,不过这架米格29能走的航线不多,似乎已经是砧板上的肉,很难逃脱了。

  罗尔中校意识到自己的燃油已经不足以按照原来的路线在列城以南绕几个弯回到北方邦的某个机场了,当然更不可能直接飞向新德里,他知道一旦进入平原地带,有一部S400正等着自己。他原先制定的所有路线都已经行不通了,当然他也不可能从地面得到什么指引,升空后10分钟,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与地面通讯,现在他孤军深入,只能最后一搏了。他直接向正东方的阿克赛钦飞去,即使在印度空军最强盛时期,也没有任何一架飞机能够突破阿克赛钦的防空火力,无论是三倍音速中的苏30还是米格25都一样,但是那里也是一条近路。如果他能够从阿里直接穿越中国领空至少理论上还有飞回去的可能性。

  罗尔中校曾经认真地考虑过一个问题,中国人一直在利用他们的信息优势故弄玄虚,让印度人按照自己的常识去做出错误判断,这种事情他见得太多了,但是该如何破解?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答案。

  现在,他得到了答案。他决定放弃常识,直接穿越阿克赛钦,挑战传说这密不透风的中国防空网,他这么做一半是因为燃油不足,另一半是为了三叉戟的毁灭,或者说整个印度空军的毁灭,展开一次个人报复;中校从来都不认为印度发起的这场战争如同拉尼博士宣传的那样是一场正义战争,但是如果中国不卷进来,印度空军何至于全军覆没?当然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觉得,只有用非理性的方案来对抗中国军队利用信息优势顾部的疑阵,恰恰是最合理,最不容易上当的。

  预警机上的少将等待着敌人从列城南方某个方向出现,然后被昌迪加尔的S400或者路上的歼11堵住,他没有料到敌机没有向南突破,而是直接向东飞去,实际上那里确实是一个空挡,为了保卫通过列城上空的运输线,阿里地区的防空部队进行了必要调整,大部分武器都移动到了更加靠近前线的区域,目前那里目前只剩下了一些应付美军卫星的假阵地,以及另一些机动不便的老式的红旗2防空火力。

  米格29一下子窜进了中国领空,让整个防空由主动变为被动,罗尔的战机被一部部署高原的雷达看到,这架米格29一路爬高,飞到6700米高度,显然他甩掉了所有的堵截,要直接飞越阿里地区,开辟一条新的航线,这里是那些曾经的用2.5马赫飞行的米格25,都不曾穿越过的地区。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96/96486/521338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